关注我的订阅号:成长等于thearn(id:growth 1 plus 1)
让你接收不一样的干货(实用技能加深度思考)。
有人喜欢比较,有人厌恶比较。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为总有人会比你更加年轻貌美、英俊潇洒,收入更高、权力更大,地位更尊贵、财富更雄厚。但很要命的是:比较往往不可避免。接下来请把下面文字遮住,思考这个问题三分钟:面对比较,我们该怎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多维度竞争”。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是听李笑来老师的直播,当时听完整个人就激动了,这不就是我们学习各种新知识的重大意义所在吗!
体育赛事里经常出现银牌得主苦拼十多年依然没有斗过金牌得主的情况,如果你是这位银牌得主,面对一路上不断听到的来自好心人的安慰是不是反而像千刀万剐搬被缓慢折磨着?
在某个技能上(或者某个维度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但为什么不想想“是不是有别的策略”呢?
学过几何的人都知道:
1.单个维度上,比的是长度;
2.两个维度上,比的是面积;
3.三个纬度上,比的是体积……
实际上生活也有很多个维度,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根线。
在任何一个单一维度上,都只有一个“第一”,少数人“名列前茅”,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落后者”。那我们只能做“落后者”吗?我们为什么不给自己开拓另外一个维度呢?
我们来举例子,我最喜欢举例子了,生动鲜活的例子更便于我们理解记忆。
首先第一个例子。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今天,我国诞生了很多奥运冠军,但真正被大多数人记得的有多少呢?李宁,郎平,田亮,李玉伟,吴小旋,曾国强,吴数德,陈伟强,姚景远,周继红,栾菊杰,许海峰……这里面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李宁,郎平和田亮吧,剩下的呢?为什么最终他们三个人看起来似乎更成功呢?——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得最好的维度之外,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在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若是三个维度各自都有50分,那是多少?125,000……虽然这些数字只是“意象”,但足够说明事实。
再来一个例子。很多中学老师在许多年之后总是慨叹:最终,真正有出息的,很多是当年成绩一般的……他们之所以慨叹,就是因为“没想到”;而他们之所以“没想到”,就是因为人生除了在校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维度。
然后举一个我自己的小小的真实践行的且尝到一点甜头的例子。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看好区块链(很多人应该听过区块链的一个应用“比特币”),甚至多次发朋友圈。当初刚接触的时候,知道它是由中本聪提出来的,他是一个日本人(或者日本团队,至今没人清楚),而且关于比特币还发表了论文,第一篇介绍概念的论文是日文写的,网上可以找得到,由于看了十多年的日本动漫的经历让我看得懂一点点日文,听得懂一点点日语,勉强打20分吧。那20分就能让我看懂那篇论文吗?不能,但这20分可以让我通过查词典看懂它,深刻了解它的概念。之后看了一些相关的英文介绍和论文(英文应该勉强60分吧)。最后由于懂一点互联网,懂一点数学,懂一点经济学,懂一点投资,懂一点研究方法论……虽然无论哪个维度上我都属于低分,可偏偏正是这些低分硬生生的乘出了最后一个应该还不错的分数,于是,我对区块链充满了信心,并进行了投资“不管是投资自己还是投资货币”。
最后举个苹果的例子。当早期的极客们痴迷于各种技术参数之时,史蒂夫-乔布斯凭直觉给个人电脑加上了另外一个别人没有甚至不可能有的维度:艺术设计。时间越久,这个维度带来的合成竞争力越大。
“跨界”,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词汇。事实上,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实力或者竞争力的提升,都是“几何级数”级别的,而不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单。
有一些概念我个人也比较喜欢,比如“跨出舒适区”这个说法。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要想成长,只有不断的跨出自己的舒适区”。但这个往往都能难,大多数人都不肯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更别说知道还有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这样的策略;既然都不知道,当然更不用说知道这策略的好处了。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这个“多维度竞争”。假设在未来5年内,某项技能被淘汰的概率是25%,同时假设技能被淘汰的可能性相互独立。
那么,如果你掌握了两项技能,同时被淘汰的概率是:25%x25%=6.25%,如果你掌握了三项技能,概率是:25%x25%x25%=1.56%。如果你掌握的技能更多,那么你被淘汰的概率可想而知就微乎其微了。
不过,在这个简单的方法论里,还是有个很重要的窍门需要记住:
你至少要在一个维度上足够优秀。
就像我在公众号介绍里提的那样。如果你所有的维度都是二十分,那一样没有竞争力,但如果你一个维度80甚至90,其他维度20分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处处平庸肯定是不行的,不求处处突出,但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多个维度上处于一个相当优秀的位置,这个时候,多维度的竞争力才开始几何级数的增长。
PS:大家知道这个板块是思考板块,说的只是我看了一些书或文章之后的一些思考想法,没有传授含义(我也在摸索),所以必定有对有错。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动动手指点个赞转个发,我很高兴,因为得到了鼓励和认可。如果你不同意,我也很高兴,因为这表示我还有上升的空间。如果你不同意并能在公众后台提出你不同意的地方且说出你的看法,我更高兴,因为你给了我一个认知升级迭代的机会,这样我才能获得成长。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喜欢的话”If
you are never wrong, to me that indicates you are not growing”,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