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容易赚到钱,但在中国,依然是胖的胖死,瘦的瘦死,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我身边有很多人,朋友圈没别的,都是报名上各种课程的链接和分享,并且每次都踌躇满志,似乎还未开始听课,就已经预见了满是希望的未来,然而有句话叫做“听过许多道理,我依然走不好这一生“,其实问题并不出在课程上,也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盲目努力,让这些人既浪费精力金钱,又容易在没有任何成效时受到重创,感到挫败与沮丧。
互联网时代加剧了我们的焦虑感,让我们以为人人都能成为精英,人人学了ppt都能成为大神,听了英语课程都能升职加薪,但事实却是你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别人的努力买单。
几日前看罗振宇提到一个词,叫做“灰人理论”,他讲的不够清晰,我又去查阅了更多资料,发现这个词简直精辟,虽然很极端,却又很直接的指出了很多人努力而不得的原因:
灰人理论主导的学术态度是“反对刻苦”,也就是说,你要明确了解自己的天赋何在,假设你没有某方面的天赋还在盲目努力,那就会被认为是“灰人”,被众人鄙视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你再努力,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别人可能三秒钟能够领会的意思,你却需要花费三个月去融会贯通。
有人说,那岂不是平凡人就只适合躺倒不干?
任何一种言论都有两面性,我们尝试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理解,便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挖掘自己擅长的部分,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就,而非像小时候那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02
灰人理论和木桶定律是两个相反的论调:
木桶定律认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人不能有短板,必须全面发展。
而灰人理论则认为你只需避开短板发展自己的长板即可混的很好。
相比之下,我更认同后者。
高二分班的时候,相信大家都记得,我们不只是分了文理,还分了一个特长班,这个班级里的同学与其他两个班级比起来,他们更注重音乐、舞蹈、美术以及体育的分数,这些同学只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去专攻,而文化分只需要达到一定级别,就可以轻松考上相关专业的重本。
我身边有好几位同学,都是在高二时选择了美术,现在70%都在百度、阿里这样的大型公司做设计师,拿到的薪资比当年努力高考的我们高太多。
03
当年没有上特长班的人,很多心里都是带着不服气的,认为上特长班的人都是差生,因为学习不好才走艺术生这条路,然后人生的终点不在高中结束的那一天。
就如同毕业后你会发现,混的好的往往不是学习最好的那群人一样,因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太多元化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要求,术业有专攻,只要你有擅长的部分,并发挥到极致,你就能成为某个领域里的佼佼者,而那些盲目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却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我有一位情商超高的好朋友,能说会道在我们圈子里是出了名的,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媒体公司做编辑,三年后薪资20000+,那时候她突然内部转岗做了商务,我们都不理解,而后她拿着当月月薪账单告诉我们:“工作几年后我发现,我的长处是会交际,写作并不是我最擅长的,月薪20000+在你们看来是很不错,但不是我的极限。”
我们望着她账单上的数字久久不能平静。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并且只有在工作中多接触,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长处,而朋友也正是因为灰度理论,她觉得自己写作方面再努力,也不过是做码字民工,而利用自己的特长做商务,除了公司的高薪之外,还由于积累的资源外接了很多小号的商务工作,于是主业副业打通后,她比自己做公众号的自媒体人收入还高。
04
如何才能在这个时代赚到钱?
首先,根据灰人理论,你必须明确知道自己优点在哪里,或者至少了解,自己不擅长什么。这样才能不做盲目、无用的努力。
比如你本身就认为英语很枯燥,那么当公众号给你推送说学了英语能升职加薪的文章后,你要做的不是一时兴起付款学习,而是冷静去分析这个内容是否对你有用,你是否真的会用到这项技能。
其次,弘扬优点,避免缺点。
过去的中国父母相对来说,不大擅长夸孩子,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批判教育下长大的,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优点,反而看到的全是不足和缺点,于是不自信,在找工作、与人交往时总认为低人一等。
但想要避开灰人理论,你必须深刻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到底是什么,如此才能更好地与这个时代的缺口去做对接。
最后,你必须多接触新鲜事物和认识新的能人。
新鲜事物会让你打开视野,将你身上的优点无限放大并与之匹配去赚取社会的财富,假设你就是一只井底之蛙,那么即便你是金子,也无法很好的运用。
其次认识新的能力,也就是我文章中曾经提到的赋能者,这样的人会如同伯乐一般,发现你的优点并给你指条明路,让你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遇见一个人,生命全改变,更多时候指的不是爱人,而是成长路上的贵人。
灰人理论之所以这么著名,并不是因为它足够极端足够能挑起话题,而是因为有足够的案例去支撑。
赚钱并不难,难的是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