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题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要文章,强调我们要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力跑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接力赛”的关键阶段,要聚焦调查研究这一重点措施,在深学细悟马克思主义中深挖调查研究之道,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破除“刻舟求剑”的狭隘经验论,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理论智慧。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发展的,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中指出,“日常经验只能抓住事物诱人的外观,如果根据这种经验来判断,科学的真理就总会是奇谈怪论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不可停留于表面经验,不可使之僵化,否则将陷于狭隘的经验论或经验主义。狭隘经验论的害处,表现出来就是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导致“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出现,自认是行家里手,拘守于个人的片断经验,甚至调研初始便预设结论,未经“十月怀胎”就已“一朝分娩”。破除狭隘的经验论,必须守正创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人民群众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用好解剖麻雀、蹲点调研、走访座谈等调研方法,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
坚持“洞见症结”的问题靶向,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指出,“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时代的声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都是调查研究必须聚焦的问题。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前推进。调查研究要善于发现问题,走进群众的“后院”与“角落”,真往问题集中显现的矛盾“窝”里钻,与群众在矛盾“窝”里相互掏“心窝子”,及时发现、准确了解群众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落实“勤耕不辍”的实践导向,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概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落在调查研究上,即是要用实践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推动问题解决,把书面文件转化为具体举措,用实践检验调查研究效果,不能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要抓住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如同钉钉子般要钉到重点、关键点上,注重把握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普遍与特殊、一般与典型等关系,以关键点推动问题解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政绩观,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驰而不息的毅力和攻坚克难的决心一张蓝图干到底,以“不跳针、不断线”的精神,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好、落实好,切实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