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当我跟他们说到“XX要少吃容易诱发口腔癌”,“洗衣粉衣领净这种强碱性的清洁剂还是少用吧,不安全”,“我们虽然年轻,也不能仗着年轻就随意挥霍自己的身体啊”,“XX的乳液(精华、面膜、眼霜等)不是做得不太好吗?”等等话语的时候,收获到的都是“这也不吃那也不能吃,我还能吃什么?”,“我的清洁用品都是在XXX买的,很便宜”,“年轻不疯狂一下(逛夜店酒吧,熬夜通宵等)年龄大了会后悔一辈子”,“哪有啊,这么贵的牌子东西怎么会不好。一套都大几千呢”。
(作者自小语文就不好,言辞总结稍显拙劣,望各位不要挑字眼)
相信各位身边也有这几种人。
第一类:率性而为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通常以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为信条,考虑个人生活问题不太长远。
第二类:节约党:对于日常清洁用品没有“安全”的概念,对日用品没有“优质”的概念只是为了用而买,以价格为主要购买与否的标准。
第三类:土豪党:日用品用大牌子用贵的(好不好另说),也有小部分是不懂,而只是单纯觉得贵的肯定好,总体来说就是不太懂。
这里先不评价以上几类人的想法如何,相信能看到这还没有“怒气”的人,应该都不太认可上述几类人的生活方式。在这我向各位抛出两个观点,希望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带着观点看——不要为了用而用,而是要用好的东西;看懂比选择更重要。
记得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农民伯伯种粮食不容易不要剩饭剩菜,很多地方都没水喝要节约用水,我们自身做到环保这个地球就会干净了等等,那时不太懂,我觉得管好自己可以,可我做到别人不一定学我呀。抱着疑问我进入了高中,当时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看到一个名为“从众效应”的实验深深的吸引到了我,其实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从众心理。(附实验供参考)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实施了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他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它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它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从众心理并不罕见,相反处处都有着从众的人,亦或是不愿犯众怒(职场行为),亦或是自我意思薄弱(学生时代),但我们也不能说从众就是错,就职场而言,超额完成工作可能会带来上级提高定额、领导重视和同事的嫉妒(有利有弊),那么从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学生时期自我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强的人而言,随大流可能来得更为轻松。
话说回来就算是一件件小事,我们自身做到做好(环保、节约资源等),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当有一群人也是这样做时,从众效应就会开始显现它的威力,结果可想而知。当认识到这一点时,我开始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直到现在我也是投身于环保行业当中。
看到这里可能聪明的小伙伴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我想谈的其实是环保健康的观念,亦或是健康生活的态度。作为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谈养生、健康生活可能有些“不自量力”,这也是受我父母的观念和自身经历的影响,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其实健康生活真的很重要,虽然有时候要忌口克制自己的欲望,但也让我无形之中锻炼了自控力和自我思考的能力,毕竟一味的克制自己远远没有把道理想通来的轻松。
回到前面提到的三类人,其中我最想细说的是第二类,这也是大多数人的一个观念,因为在我推荐一个环保健康的品牌给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时,收到的最多的回复就是“我们家的日用品都是在XX超市打折时候买的有很多(XX批发市场买的)”,“我们家的日用品是单位发的(单位发卡在超市自己买)”,“现在什么东西都说环保,还不就是个噱头”。确实在当下中国的大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其实很低,你说环保别人不一定买单因为他已经“从众”,只有少数真的喜欢环保健康日用品的人才会去了解尝试。
那除了这些原本就很喜欢环保用品的人,其他人有必要用环保的日用品吗?抛开伟大的情怀与理想不谈,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物资匮乏的时代了,商品市场是买方市场,我想洗头,飘柔、海飞丝、欧莱雅、沙宣各式牌子层出不穷,你想变着花样洗都行。各种牌子都会宣称我们有不同的功效,但是请各位不要忘了我们的“初心”,我们是要洗头!
洗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头发和头皮层保持干净清洁的状态。但现在很多的洗发水中含有硅油、硫化物使用化学腐蚀的方式帮助我们清洁身体(很多日常清洁用品也是通过腐蚀性清洁我们的家具环境),结果是——干净,但对身体的损伤有多少人想过?所以国外有一个倡议活动就是不用洗发水,只用清水洗头,这样坚持几个月能够感受到自然洁净的魅力。当然我并不提倡,只是稍微一提。
对生活日用品的选择到底有多重要,这对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效用。但有一点我相信是各位都会在乎,那就是身体。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身体正常时大多数人不喜欢养生,觉得没必要该得病还是会得,吃营养品没用,亦或是觉得年纪轻轻就吃营养品太奢侈吃不起,但生病之后看法就变了,花多少钱打针吃药都行,只要能好,忌口就忌口为了身体没办法。这种180°的反转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个是未雨绸缪,一个是亡羊补牢。
在这里给各位举例几个常见的观点,养生≠吃保健品≠吃营养品,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惯性思维(从众心理的影响),我认为的养生是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健康选择,但并不代表完全无法触碰禁忌。如果你平时过得很健康那偶尔熬个夜、吃得重口味是没关系的。比如我们都知道肝脏在晚上11点开始排毒,那么你超过11点还在喝酒吃肉熬夜看球自然不健康,不要找借口说朋友喊上了我没办法拒绝,肚子饿受不了,这一切都是你的选择,如果你真的明白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要好,那么你就不会时常放纵自己。至于保健品是带有一定药效和治疗效果的食品,如中药材多为保健品功效,其原理是调动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达到自强去病的结果。
营养品是在你机体未出现较大问题,只是由于营养缺失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症状时使用的食品。比如肉食较多导致肠胃蠕动不好,出现肥胖便秘等症状,那么此时我们只需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就能有效改善;维生素C的摄入不够则会导致皮肤暗黄松弛,因为维C可以抑制酪氨酸酶(黑色素的合成原料)活性达到皮肤美白的效果,维C也是胶原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至于有些人提到的吃保健品没什么用的方面,我只说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原本产品就是骗人的;第二是吸收率低下。影响吸收率的原因我也从两个方面说说,第一是自身,身体状况差比如肠胃不好自然吸收不好。第二产品的原料吸收率本来就低,比如很多补钙的产品宣称我们每粒含钙XX毫克是高浓度钙,但是请各位想“钙”是只有一种的么?凭我文科生的底子来说我自己就能数出硫酸钙、碳酸钙、磷酸氢钙、葡萄糖酸钙这么多种。
而我知道的是大多数钙片生产商使用的都是碳酸钙,Why?因为可以直接用化工用品合成,且价格低廉,但弊端就是吸收率很低大概30%±10%,所以很多人说我吃了没用,不是没用是不够。例子不多说相信各位能理解。
还一种有趣的观点——身体没病症(不良反应)=健康,有部分人觉得自己现在身体很健康,没得什么病,不需要注意随性就好。那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认为哪个胖子是一天吃出来的呢?刚开始不都是想着多吃一点没问题,可没想过摄入和消耗不成正比,空热的摄入我就不提了,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查。累积的力量是很恐怖的!温水煮蛙亦是如此,有时候我们看问题真的得看远一点,当下固然很重要,但我们在乎当下难道不是为了有个好的未来吗?平时的一点不注意,次数多了,等到爆发的时候就会是大问题。
这个时候能看到这的看客们应该多少都有所感悟,用这张象征着春暖花开的照片来表达应该比较应景。如我标题所说,时代已经改变了,现在不是求生存的年代,是求生活质量的年代,而这个质量不是说你必须花多少钱去做保养、美容、吃有机蔬菜等等。
而是你的生活要活得健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会有未来,不然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赚钱,老了安安稳稳躺在病床上有意思吗?现在可能苦点(适当忌口、禁欲)但你的未来就可能比别人要过的开心呀,毕竟世界末日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后天,但如果是你死之后才到,那你“残疾”的度过下半辈子不是很难受吗?
时代变了,观念该变还是得变,不然仅仅只是活着又有多大意义呢?
愿各位都能拥有一个全方位富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