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的知识与审美——历史课题必备的知识拓展

【考古课堂】

1.丝绸之路上的古代钱币

汉佉二体钱:直径2厘米、厚0.2厘米,重4.105克。系打制而成。正面为马形直立图象,马体四周存佉卢文字体残迹。背面边缘字迹不清,中间尚可见汉文“铢”字。因该币多发现于新疆和阗,故又称“和阗马印”。

龟兹五铢钱呈圆形方孔形状,可见其对汉文化传统的秉承。1986年,在新疆库车的一个高台下的陶水管里还出土了一万多枚龟兹五铢钱,可以看做当时的中原汉传统文化与西域本土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的一个佐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文字,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在新疆2000年的历史上,圆形方孔钱一直在流通,它是典型的东方货币。

高昌吉利:唐朝贞观年间西部(今新疆地区)高昌国当时铸行的一种流通货币,有大样、中样、小样等多种版别,钱体厚重,制作精美,钱文为隶书,方正见长,旋读,素背,附图实物为中样钱,足可看出高昌国高超的铸钱水平,也是汉文化在西域的充分展现,钱径为26毫米穿径,7毫米,厚2.5毫米,重7.5克,具有浓郁的魏晋钱币之气韵。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代中央政权取缔高昌国以后,在西州实行了郡县制,中原人使用的钱币开元通宝便流入到了新疆,它也是一种圆形方孔钱。即使遭受吐蕃的入侵和“安史之乱”,当时唐代在新疆的政权已经十分动荡,但留在新疆的唐守军,却始终坚守着阵地。吐蓄控制了河西走廊口,让当地的唐守军和内地失去了联系,唐守军就利用南疆的铜矿,铸造出了自己的货币——建中通宝和大历元宝。(右图)

唐代以前,新疆的古钱币上就印有汉字。新疆的少数民族政权也铸造过圆形方孔钱。这些都是典型的东方货币,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的,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体现。新疆钱币史由多民族文化创造,在新疆古钱币上,先后使用过汉文、龟兹文、于阐文、回鹘文、察合台文、满文等10多种文字,不少钱币上甚至还同时出现了两种以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宛如历史的天窗,向人们诉说着各民族共同创造新疆历史的故事。

乾隆通宝(左):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 乾隆通宝红钱(右)是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开始铸造的红钱,它见证清朝统一新疆的历史。新疆红钱部分局背满文,其他则背维文和满文。乾隆常见的共有二十二个铸局,新疆红钱有六个铸局。

2.唐代名画赏析

传世名画《步辇图》-画作背景

吐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在唐代初期时,经常和唐军在边境有冲突。由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十分仰慕大唐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因此多次派遣使者向大唐要求通婚联姻,但是当时唐人对吐蕃的政策是恩威并施,因此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他的请求。为了与大唐修好,松赞干布再次派使者到大唐求亲,当时的唐太宗为了稳定局势和妥善地处理好民族关系,因此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顺利地见到了唐太宗,并确定了联姻。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迅速地传到了吐蕃之后,吐蕃人给予了文成公主最高的礼遇,松赞干布更是亲率欢迎队迎亲。他甚至还特意为了文成公主建立了一座城,这就是如今的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藏时,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去了青藏高原,从而加强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千古流传,并且经久不衰。

传世名画《步辇图》-画作内容

传世名画《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

这幅画作虽然没有背景作为参考,但是构图严谨,重点突出。画作左侧三人最前方的是翻译官,中间为吐蕃使者禄东赞,后者是禄东赞的随从。画作右侧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是唐太宗。

唐太宗和禄东赞的形象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唐太宗身着便服,面目和善,嘴角微动,似乎是在询问禄东赞。禄东赞头戴民族风情的小帽,身着长袍,形象纤瘦,但是看起来十分干练,他拱手肃立,谦虚有礼。

传世名画《步辇图》-画作赏析

画家阎立本笔下的唐太宗神情庄重,仪表堂堂,展露出盛唐时期帝王的风范与威严,但是服侍唐太宗的宫女们却娇小可人,她们有的执扇,有的抬辇,身形瘦弱的众宫女们,与魁梧的唐太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暗含了身份的差别。

这幅画作描述的是喜庆的场面。所以,翻译官身着红色的服饰非常应景。禄东赞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身着民族服饰是在合适不过的了。红色是中国人最爱的传统色泽,服饰的搭配也暗含了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人物的神情是画家最为重视的部分。这幅画作成功地刻画出了唐太宗喜悦的心情和禄东赞的敬仰之情。画作章法洗练,对背景的描述不太注重,反而对人物的仪态和神情侧重描写,这件作品是阎立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佳作。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一、作品背景:唐朝盛期人物画开始转向现实生活,出现专门描绘贵族女性现实生活的绘画,仕女画得到重大发展,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朝著名仕女画家张萱的代表作之一。

二、作品内容:画面描绘的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一行八骑九人游春的场景。画面当中的人物身着红裙、青袄、白巾等,鞍上金缕银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