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首先,大家不要被电影的名字吓到了,《死亡诗社》并不是一部惊悚片。
它的本名是DEAD POETS SOCIETY,香港的翻译是《壮志骄阳》。
它和青春有关,和你的人生选择有关。
现在正值毕业季,很多大学生朋友们(当然,还有一些已经参加了工作的朋友)都觉得无比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
如果,你也是这个迷茫的群体之一,那么,我推荐你去看看这部电影。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一群普普通通的孩子,一间普普通通的学校。
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很“普通”,比如:
在第一堂课把学生带出教室;
让大家把课本撕掉;
或者,和学生一起跳到讲台上。
总之,你所能想到的上课方式,他都不做。(就是这么任性~)
“啊!我知道了。这是一部对传统教育反抗的电影!”有朋友惊呼道。
虽然这样的说法也没错,但我们不能就这样概括了整部电影,因为它的价值,远不止此。
它引导我们去自我思考;它带领我们,倾听自己的声音。
02
在电影中,老师用了各种各样奇怪的方法,其目的无非就是希望让孩子们跳出固化了的学习模式,转而投向自己的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人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事情,走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然而还有那么一大部分人,却在选择的岔口,迷了路。
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从小到大,我们拥有了很多的角色:
在父母面前,我们的角色是孩子;
在老师面前,我们的角色是学生;
在妻子的面前,我们又是丈夫;
还有同事、还有朋友、还有路人,还有好多好多……
复杂的社会关系带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角色,越长大,角色越多。
而角色意味着责任,越长大,责任越重。
于是,为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或是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目的,
我们扮演好了好子女;
我们扮演好了好学生;
我们扮演好了好丈夫、好同事、好朋友……
好多好多。
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职责,我们认为似乎对得起自己了。
然而,我们却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
到底少了什么呢?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可是,我们的心里面的确有什么在呼唤。
最后,《死亡诗社》给出了答案。
原来,我们忘记了最最重要的角色,
那就是在你面前的,你自己。
03
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论意识或没意识到。
小时候,我们都写过一篇作文,叫《长大后的梦想》。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只记得了长大,忘掉了梦想。
你说,做人得现实,不是人人都是艺术家;
你说,你爱你的家人,你得对得起他们的期待。
的确,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难题,而且难以调和,让人无奈。
我没有办法用置身事外的态度告诉你,做人一定要好好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要让自己后悔。
因为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实在是太残酷了。
但是,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被命运完全压死?我们可以不可偶尔听听自己的声音?
真正可怕的事情不是人死了,梦没有实现;
真正可怕的事情是人死了,却从没有找到过自己的梦。
正视一下“我自己”这个角色吧,偶尔听一听自己的声音。
不管现实把我打压成了什么样,不管我被迫做了多少的选择,
只要我还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只要我还有自己的想法,
我就是一个拥有着梦想的青年,
我的灵魂依然闪着光。
而这一点微光,将带着我在现实的荆棘中,勇敢前行……
这样,当我们死的时候,我们大概才不会感叹,白活了一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