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来自育儿博主【年糕妈妈】的分享:
60 岁那年,为家庭操劳了大半辈子的杨本芬开始在厨房写作。
厨房只有 4 平米,灶上小火炖着肉。在抽油烟机轰鸣声里,她坐在一个小矮凳上,就着一张四方高凳争分夺秒地写。
写上一会儿,她就要停下来,有时候是肉熟了,有时候是把稿纸哭湿了。
那时,她刚做外婆,在二女儿章红家帮忙照看外孙女,写作是在做饭、打扫、哄孩子的缝隙里完成的。
写完,出于好奇,她称了称所有手稿的重量,足足 8 斤。
20 年后,杨本芬的文字才被编辑发掘,出版了第一本书《秋园》。
《秋园》一经出版,便横扫了那一年几乎所有的畅销书单,豆瓣评分 8.9,还入围了第一届 PAGEONE 文学奖,罕见地得到了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两方的认可。
此时,杨本芬已经 80 岁了。
看完杨奶奶的故事,忍不住留下这段文字。
写作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改变呢?
看到这个60岁在厨房写作,在带了几个孙辈间隙里写作的故事,我想,写作者的人生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失去价值,相反,人生因写作而延展了长度和宽度,这是一个人让人幸福的好方法。
市面上也有很多的学习内容,主流方向大概是围绕着搭建个人品牌,让时间产生复利价值等。
当然,这些主流价值观是一个好的引导,激励很多的写作者去持续写作。
今天杨奶奶的故事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关于写作的好处,其中一定有一部分是关于自己。
就像于苏苏而言,2022写作后的几个益处:
①关于亲子:
因为今年立愿写下10万字,尝试逼自己用挑战日更100天的方式来践行一个阶段,写到今天已经是三十多天。
受到妈妈每天晚上的写作的影响,7岁瑾萱开了日更圈,挑战日更写文21天。
收到好几位优质写作者对瑾萱开始写作的鼓励,我想在一年以后,可以跟瑾萱来输出这本属于瑾萱的书,这是一位妈妈在写作之路上的骄傲。
因为写作,影响女儿开始写作,这是属于妈妈的骄傲。
②关于个人成长:参加了秋叶大叔的图书变现营,奔着学会写读后感而去。
破圈作为今年的关键词,要践行不容易,担心一不留神走偏了路,所以还是以写作为核心,秋叶大叔的图书变现营课程内容很丰富,不仅有关于如何快速获取一本书的精华方法,还意外的收获了一些用写作能力来提升私域运营的方法。
因为写作,成长之路变长、变宽。
③但是写作到底是为了取悦读者,还是取悦自己呢?
这段持续输出的过程,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反思和跟战友们相互鼓励,写作还有一部分是要取悦自己,那些打动自己,让自己有所成长的内容是可以让写作者闪闪发光的。
日更400+写作者张sir说:“三月以来,我开始了刻意训练。从取标题到写作模板,我都在学习、模仿。我知道学习新东西,会让人感觉吃力。我现在回想起来,这里面有一部分训练内容,我所感受到的不是吃力,而是不喜欢。”
因为写作,让自己心生欢喜。
很多个傍晚,跟先生在外散步的时候,路过跳舞的大妈们总会感慨一下:“等我以后退休了,我也要组团,去写作,去跳舞,让生命流动起来。”
先生总是笑着说:“好啊,我们不带孙子孙女,我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