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短短几句写尽了几千年来无数男人的遐思。这就是《洛神赋》。
千百年来这篇《洛神赋》被后世奉为传世经典,而它的作者就是三国时期才气最负盛名的曹植。而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黄初三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正是此次离京返回鄄城的路上,途径洛水河畔,联想起古时宋玉曾作《神女赋》的故事。于是,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当时的文人墨客多喜神女传说,屈原的《九歌》中有湘君“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湘水之神湘夫人,《诗经》中也有“汉水游女,不可思求”。
《洛神赋》里面写到,此时曹植行至洛水,“日既西倾,车怠马烦”,他远眺洛水之畔,在对岸好像看到了一位仪态端庄的仙女。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
曹植询问车夫是否也看到了,车夫却避而不答,只说传闻洛水之神名曰宓妃。
洛神宓妃相传是伏羲的女儿,因游玩时溺亡在洛水而做了洛水之神。
曹植极尽描写了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柔情绰约,媚于语言”。
曹植被眼前的这位美丽的女神深深地打动,于是“解玉佩以要之”,洛神给予回应“抗琼珶兮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可是那时曹植却害怕了,害怕会受到欺骗,他犹豫和迟疑,最终收敛神情让心情平复,自持礼法之防。
洛神感觉到他的疏离,徘徊低回。当她的哀鸣唤来众神时,便知离别的时刻来临了,感叹“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最后洛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只留曹植洛水旁,怅然若失地望着洛神离开的方向,心绪难以平静无法再入睡,直至天明。
曹植与洛神,两人情投意合,但碍于人神异路,纵有期望,也不得不克制。最后,曹植发出感叹——“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千百年来,爱而不得,又有多少人何尝不是在这种情感中痛苦地挣扎呢?曹植以人神之恋来表达人间男女爱情的凄婉与缠绵。
后来赵孟頫写下行书的《洛神赋》。顾恺之也正是感动于此,一举绘成了《洛神赋图》。此卷一出,名垂青史,无人再敢绘此图,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极有影响力的名画之一。
唐代的李善却认为,《洛神赋》是曹植写给曹丕的妃子甄宓。甄宓被誉为三国时期第一美女,并且是当世有名的才女,时有"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的说法。
生于乱世,命如草芥。甄宓三岁丧父。后来袁绍的二公子袁熙看上了甄宓。卑微的甄宓哪里能拒绝,只要应从。
建安九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见甄宓虽然"满脸污垢,身着粗衣,披散着头发",但不掩其美丽脱俗,姿貌绝伦。于是甄宓作为战俘,被曹操赏给了曹丕。后来与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
而当时,曹植也曾表态想娶甄宓,精通诗文的甄宓也十分欣赏曹植的才华,未果,眼看着甄宓成为了他的嫂子。曹植一直念念不忘。
对于甄宓而言,曹丕野心勃勃,专佞跋扈;而曹植才高八斗,善良多情。哪一个更值得倾心,不言自明。
然而,伦理道德的沉重枷锁,深深禁锢着两个人。因此,即使心底是你侬我侬,却始终相见如宾,不敢越雷池半步。
曹丕称帝后,行事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是把父亲曹操的后宫纳为己有。并最终听信谗言,将甄宓赐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在甄宓被赐死后的第二年,曹植奉命到京城朝见曹丕,曹丕为羞辱曹植将她用过的一个“金缕玉带枕”赐给曹植,曹植轻拂着枕头,睹物思人,而佳人不在,心中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宓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回味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泉涌,写下《感鄄赋》。
后来有人认为,"鄄"与"甄"相通,《感鄄赋》实则是《感甄赋》。四年后,甄宓的孩子明帝曹睿继位,觉得不雅,改为《洛神赋》。
李商隐为这个故事还写了诗: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曹植与甄姬究竟有没有恋情,《洛神赋》曹植到底为谁而写,只能由后人去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