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德勒的书,其中有一个案例,很感兴趣,记录如下。
男孩儿小甲,八岁,读小学三年级。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小甲各方面都很普通,成绩中等靠上。
近一段时间,甲妈发现甲放学总是带回家一些小玩具,问他,他说是同学送的。后来,甲妈洗衣服,从甲口袋里掏出一张二十元的纸币,才感觉到了事情严重,问甲,他承认是自己从妈妈钱包里拿的。甲妈很生气,但还是抑制怒火,冷静地告诉甲这样做不对,如果想买玩具,可以对妈妈说,妈妈会给他钱。
几天之后,甲妈又在枕头下发现了几块钱,当然又是甲从妈妈包里拿的。甲妈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甲妈冷静思考,发现甲并不是对物质(零食和玩具)感兴趣,因为只要和爸妈一起上街,甲很少要求爸妈为自己买东西。甲只是对自己支配钱这件事感兴趣。也就是说,甲享受的不是买来的东西,而是自己拿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过程,是自己的控制欲支配欲得到满足的感觉。
阿德勒认为,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己的主见。父母在做出和孩子有关的决定时,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和孩子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出孩子可以接受的决定。倘若父母过于武断,孩子无力反抗,便会将精力用于阴奉阳违或者对父母的瞒哄欺骗上,使亲子关系迅速恶化。
如上面案例中的男孩儿,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他无力反抗,只能遵守,便觉得自己很受压抑。只有在大手大脚地花钱时,他才能觉得自己是个主宰者,享受到那种“一切都是我说了算”的快意。于是,当零花钱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时,他便将手伸向了妈妈的钱包。也就是说,私自拿钱的行为,只是对父母严厉管制的一种反抗而已一一只不过,这种反抗极隐蔽,隐蔽到他自己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心理。
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不可太严厉。家长应该学会“抓大放手”,也就是说,对于涉及到品德等的问题,家长要严格,绝不纵容。但是,对于玩耍交友等一些小事,家长应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权利。
孩子的人生是属于他自己的,家长可以陪伴,可以指引,却不能代替。当孩子出问题时,先反思自己,调整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模式,然后才有资格去询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