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到了本村表妹的电话,让我帮忙找一本六年级上册的英语课本。小学生丢失课本的现象很多,这样的事情我遇到不少,但是六年级的孩子丢失的课本的现象不多。她说孩子因为生气,把英语课本撕了。
我对这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个学生在那所学校很有名气。前段时间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被老师“修理”了一顿,结果表妹找到了学校大闹一场,让美术老师很尴尬。家长的态度很坚决,现在是什么社会了,还这样管教孩子。英语老师也很委屈,这名学生在课堂上公然顶撞,并且出言不逊,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可是经过家长闹腾,老师赔礼道歉,学校领导给予老师批评。其他的老师对这名学生也敬而远之,不管不问了。孩子今天撕课本也绝非偶然。
我问她,你也是了解自己的孩子,老师就这样拍两下至于这样闹腾吗?她说,语数英老师怎么拍都行,她一个教画画的就不能砸俺家孩子一下。原来,还是应试思想在作怪呀!如果没有考试,教师变得无所谓。也许,这种观点是现在时代发展的特征,人们变得更加民主。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专业水平。但现实是,面对这样庞大的一个教师群体,要求人人都成为教育家,可能吗?
当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有恃无恐的时候,教师显得很无奈。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越来越多。家长自以为是,与教师不能形成合力,成为目前学校管理最大的问题。 应该说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只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之内,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相对于老师来说,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相对匮乏的,他们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对教育的浅显认识,判断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合适。很多的年轻家长,一旦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横加指责,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甚至闹到学校。殊不知他们这样的言行让孩子不再信任老师。试想老师在家长面前唯唯诺诺,还有受到哪个孩子的尊重?家长在老师面前赢得了这口气,却输掉了老师对孩子真切的关爱。
从目前来看,这种教育难题不是靠出台某些法规就能够解决了的。 可以说老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并非完美,很难让所有家长和学生十分满意。家长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没有错,错在不恰当的人际交流方式。 被撕了的课本还能找到,但是被撕坏的家校关系,已经很难弥补了。
想到了发生在我们学校一则案例。有个学生非常聪明,但是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老师非常着急,就与学生家长商量了一个“保密协议”:上课不认真听讲就要开除。学生违反了规定,家长把学生领回家反省。这名学生真被吓坏了,表示再也不开小差。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回到了学校,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养成,成绩逐渐提高。孩子喜欢玩耍,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有的家长连打带骂都解决不了,老师的苦口婆心作用更小,采取强势作用,震慑一番也未尝不可,前提是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把握好度,否则操作不好,反会惹上更大的麻烦。
做校长的经常收到家长对教师的投诉,面对着这几千名家长,我们不祈求所有的家长都能认同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是为了追求良好的教育,我们还是衷心的希望家长能够尊重学校老师的劳动,用平和的心态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