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经意的看到朋友圈里一位朋友的自拍,她披着一件毛领,凝神抬眸,扮作一个优雅的妇人。很简单的构图,淡淡的妆容,略带俏皮的正视镜头,很真实,真实而温暖。
说她真实,是因为我一眼便知道她是她,没有用当下盛行的“中国整容术”改的面目全非,仔细看看应该是加了一层滤镜,但也非常自然。脸上若影若现的小小雀斑衬着她上扬的嘴角,我很庆幸没看到用口红涂着的娇艳欲滴的嘴唇,那件毛领……恐怕是她爸爸的旧大衣,临时被她拿来充数。很认真的表情,但因为很年轻,有点儿hold不住冷艳高贵的气场,所以脸有点没绷住。
忽然觉得心头一松。其实大家都是很年轻的,二十出头的年纪,不管是躬耕于学园,抑或是初入社会,大抵都应该是感情丰富的,无拘无束的。想哭便是梨花带雨,想笑亦是畅快开怀的,这才应该是我圈子里的常态。可不知为什么,我经常看到的朋友圈内容却是三五个好朋友,在光怪陆离的灯光下,配着打击感甚强的音乐,通过酒精的麻痹,摇晃身体的醉态。还有很多当下媒体舆论热炒的内容,比如今日A说了什么,朋友立马跟着附和,明日辟谣了,B说A错了,施以某某惩罚,朋友立马调转枪口,“啊A真可恶”、“……造谣可耻……”、“……根据XX专家……”,而真实情况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A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于是大众哗然,我的这些朋友们,曾经口诛笔伐不吐不快的朋友们,此刻只好用更犀利的言辞,用更暴力的方式进行反讨伐。如果这是一场探索真理的战争,我想探索者和被探索者双方都很被动,只能看着显示屏上的评论不可抗拒的来往滚动,水军们自顾自的来回冲杀并乐此不疲。
我当然不是不想大家关注时事,更不是想约束大家的思想,剥夺其发表言语的权利,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思考的更为成熟一些。网上流言无轻重,可生活中对于那个被评论的人来说,可能就是这一辈子都甩不掉的包袱。
回到朋友圈的内容上来,我的朋友圈里有一组我去上海旅游时的照片。本来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但当时的我并不开心。我记得我们一队四人在上海玩了一天后,第二天其他三人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出门了,理由是得把昨天拍的照片p好了发朋友圈。我当时觉得很无措,因为除了我之外小队的其他人都觉得p好这些图片比出去游玩重要的多。结果是我在宾馆里陪他们修完了图片,当然在这期间我毫无贡献。第三天出去玩了一天,然后又是一天的修图。第五天我们离开上海时,看着叫嚷着“照相了就相当于来过了”的队友们,我很遗憾。我本来有四天的时间去欣赏一个我憧憬已久的城市,可我却用了一半的时间去观看一个虚假的我。看着朋友圈里那一排排赞和评论,我知道我用在上海的两天光阴换取了虚荣。我很后悔。
偏偏在这么后悔的时候我的队友还很骄傲地向我索要义务帮我p图的酬劳。
想想都很崩溃。
所以今天看到这条朋友圈很触动。我不禁感叹这个世界上妙手偶得之的美丽比刻意追求的更能触动心弦。我们总是在朋友圈里通过文字、图片塑造一个较完美的人设,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他人的赞誉和祝福,而不是努力使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偶像能够不经意间便自有一番风韵而精心雕琢的我们却显得有点呆板的原因。毕竟未到彼境,安求其形。
最后,我衷心的祝愿大家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也希望我的朋友圈能够多给我带来更多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