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在这世上不是为了计较得失,而是为了去爱和被爱。”
刚刚看完《不属于我们的世纪》,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在埃德无法凑满三十年工龄的时候,心口仿佛被撞击了一下。生活就是这样善于开玩笑,甚至在小说里,生活都是艰难的。
我该怎么说呢?这本书写的就是我们——数量急剧增长的,城市里的大多数的,努力向上迈进却一个不注意就会掉下来的,最为脆弱的中产阶级。每一个家庭都可能遇到利里家的窘境,为换更高级的房子疲于奔命,因为一个成员的疾病就跌入谷底。中产阶级确实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他们既到不了什么情况都能泰然自若的优渥程度,又没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放弃一切的勇气。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呀,房子要留着,大学学费也得付着,只能强迫自己工作,工作得再久一点,才能维持表面的过得去。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老年痴呆症,如何活生生地拖垮了一个家庭,如何拉着中产阶层的生活脱离了既定的轨道。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身上,而上帝,只是随机抽中了他们。看书的时候真的怕,这是每一个中产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风险,只要一场疾病,生活仿佛顷刻之间就乱套了。中产阶级是承担不起风险的。
书中埃德得的是老年痴呆症。这种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尊严的流逝。书的最后跟前文呼应,埃德最先发现自己记忆力消失时候的那种焦灼,后来诊断出来的无奈,后来不能自理的羞愧,后来不得不把他送到疗养院的仿佛被丢弃的感觉。每一个决定都是不得不做出的,埃德就这么从一个聪明的大学教授沦为了一个拖垮家庭的病人。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希望,生活只能从糟糕变得更糟糕,再也不能向上走了。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啊。埃德与康奈尔讨论安乐死的那一段尤其揪心,谁会想成为别人的包袱呢?可是谁不想活下去呢?
最后埃德留给康奈尔的信里说,你活在这世上不是为了计较得失,而是为了爱与被爱。看起来是一句惯常升华主题的话,但其实挺触动我的。这段时间一直在盘算怎样丰富自己的履历,怎样用最少的代价换取帮助最大的经历。但其实重要的不是这些。重要的是那些我爱的人。重要的是我的内心。我不为一点利益而患得患失。我为自己而活。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讲述的是一个悲伤,或者不能说是悲伤,是一个压抑的故事。中产阶级是多么容易被拖垮,生活本身又是多么脆弱。是啊,从前还不知道,生活竟然是如此艰难。与后来相比,从前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