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乘着加班培训的间隙,看了最新的<人间世>第二季。其实追这个纪录片很久了,从第一季看到了第二季,这个纪录片也从记录个别病例,到了记录整个群里。
在<人间世>系列视频里,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临终关怀”这一集。
作为一个不从事医学的普通人,大多数的剧集里,面对着病魔,以我的认知没有办法做出任何的相关思考与联想,除了惋惜难过,剩下的就是束手无策,感叹人生无常。
临终关怀,是在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不以抢救或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救治,旨在利用科学或者是心理陪伴,为过程减轻痛苦,让最后的一段时光不留遗憾。
但是愿意选择临终关怀的人,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本能的求生欲望,核心原因也可能是沟通不得到。
不是选择临终关怀的人没有求生欲,而是到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拖着病痛的身体活着,本生就是一种折磨。可能你会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才会说的云淡风轻。
这个纪录片里,有多少镜头多少画面记录着,病人的痛苦,这是我肉眼可以看到的。更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我外公的离世,外公是89岁时摔了一跤,盆骨粉碎性骨折,然后开始卧床,我的外公年轻时又高又帅,在我的记忆里个头178左右,可是因为长期卧床,身体疼痛,离世时蜷缩成一个小孩,体重也只同一个小孩一样。外公以前在家一言九鼎,风风火火,病痛的折磨不仅让他身体瘦弱,也对他的心灵受到伤害,我不会忘记第一次给外公换尿不湿的时候,外公红红的眼眶,这一切,不同于病痛折磨身体,还有现实磨搓着尊严。越是面对着亲近的人,心里的震撼更加的大。
当然这可能是都要经历的一切,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整个家庭来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当病人还能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积极治疗。但是一旦病人已经不能正常的表达自我意愿时,才是争议的开始。
因为抢救身上开始插管子,因为不能放弃开始使用机器维持生病,因为还有希望加重用药的计量,但是承受这一切的是那具一阵风都可能吹走的身体,没有人问过TA的感受。
我会问自己,如果需要选择的是我的至亲,难道我就做得到不抢救吗?我想了一下,我也做不到。所以核心问题落在沟通上,因为没有提前沟通过对方的意愿,所以习惯会把“我以为”当成对方的意愿。可人生都是独立的,没有人希望选择权在别人手里。
难道我们不可以提前预防这个问题吗。
中国人对死是比较忌讳的,会认为不吉利,预兆不好。但是,任何一个人的终点都是归于那个字,我们能够讨论人生的意义,能够讨论人生的向往,能够讨论人生的追求,希望能够在这趟旅程中不留遗憾的你,为什么就不能停下来想一想最后的总结落幕呢。
其实把选择的问题抛给亲人做,也是一个很残忍的方式,没有人能够做到有一丝希望时,不尽全力去争取,那样亲人会带着这个遗憾,怨恨自己一辈子,终其一生被这个问题折磨。但如果需要建立在你承受加倍的痛苦上,亲人也是会心痛万分。最害怕的是对方将责任全都背负在自己身上,希望换来一个机会时,结果还是没有得到改变。
如果注定是这个不可逆转的结局,为什么不争取一切时间完成最后的愿望,来一个正式的告别,让自己的路程更加完整,心灵更加的平静。让家人也更加坦然。 当初是怀着希望与喜悦到来的,必然不能带着遗憾与痛苦离开吧。
以我当下的人生阅历,我也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深入的讨论这个宏大的生死话题。我不知道对于大众来说怎么样才是合适的方式,可我通过这一集,对我的人生路程有了深入一点的想法,肯定还是一个雏形,但是我知道我会慢慢想清楚的。
人生百态,世事变化。没有人能够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会更早来。所以更加让我感受到要珍惜当下,珍惜拥有。在生死面前,很多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做一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