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初一的数学,
9.4号
在大佬苏语的基础上,我觉得,再来一次的话,这个路线可以更精准,更明确,更量化一点。
当然,这针对我们普娃,以及普通家长而言。
第一,六年级升初一这个假期,一定需要时间投入数学,起码一天四小时起步。
特别强调,普娃,不是牛蛙,也不是宝少家这样的天一少年部竞赛娃,
因为这些牛蛙基础太强,本身的数学习惯,基础,不是我们普通娃可以去模仿的,
甚至苏语大佬家的,也是牛蛙,
越到后期,发现进度,脚步,完全跟不上。
或者大佬们是跳跃性前进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家长,普通娃,这点条件不成立。
所以这是一篇个人实践经历的普娃的观点,只对普娃的建议。
六年级这个暑假,两个月时间,一天四小时数学起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量化了。
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代表可以模仿,可以参考。
紫妈也好,宝少也好,都是给出具体的书籍,刷完,或者不刷完,这些量化的东西,对我们普通家长的借鉴意义是非常大的。
六年级暑假,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可以完成代数部分,到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是一个卡点,大佬们都讲个,特别是刚爸,强调又强调了。
对速学派的普娃来讲,第一次接触函数,需要理解图像,所以必然会卡。
卡才是正常的,卡才说明进度上对了。
如果不卡,那么恭喜你,你家是牛蛙。
这个时间点,应该是一个月时间为限制,一个月完成一次函数学霸同步概念与例题。
其中一次函数理解就行,看完例题也可以,不要求完全掌握。
其中一次函数涉及的综合题,也不要去管了。
先到这里,到了这里可以阶段性的回顾过了,
看看初中数学,代数部分,也不过如此,要求简单题会做,理解概念就行,这个要求并不高。
这样学霸同步笔记,七年纪,八年级,就可以完成了。
如果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余力,可以选择继续往后开,也可以选择完成学霸同步笔记后面的习题。
如果无法继续,这里需要暂停了,那就暂停住。
不要紧的,我们不是牛蛙,所以无法继续往前爬二次函数,这是正常的,
大佬们,特别是苏大佬,他们是直接爬完二次函数的,
所以,这里是第一个分水岭。
一个量化的标准。
我家是配套的王后雄系列,
也算是盲目自信吧,也总是跟一般家长一样,总认为自己娃,还算有点能力的。
所以老王七上,七下,八上,一本一本例题,习题刷出来的,差不多用时一个月。
到一次函数,卡了。
所以,还有一个月,转头几何去,
为什么转头几何去,因为卡住了,卡住了需要慢慢磨,慢慢消化。
几何一样存在卡点,其中最短距离,将军饮马,四边形,必然还会再卡。
我不知道大佬们,如何解决这些细节问题的,如何量化的,但是,我知道,卡了,是必然的。
把知识高度压缩,对孩子心智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对孩子的工作记忆平台也是一种极端的负荷。
卡了不要紧,证明真正的学了进去。
几何卡在四边形,基本也是一种极限了。
一个月的时间,几何可以了解下,刷一刷,提前接触没有任何坏处,只有好处。
真如大佬苏语说的,到山上看一看,
我觉得这是非常对的,起码初中数学,阶段,我认可。
高中数学,目前个人是失败的,所以暂时不讨论。
这里几何能抓一点,更好,时间不够,刷不到,没时间,也无所谓了。
以自己家进度为准,有限代数部分进度,他是一个重点。
刚爸这样的大佬,提出的是市北体系。
个人还是倾向于学霸同步这样的苏语大佬的体系,相对,更简单,更容易入手。
刚爸的观点,简书可以看到,
苏语大佬的暂时没了,
这里路径选择,家长们自己斟酌。
9.5号
走哪条路也好,都需要仔细的衡量一下,提前学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自己家的孩子是否会,因为前提学,而导致上课不听讲。
这样的情况,孩子班级上出现过好几例了,前十名都找老师提前补课,一个个基本都在把七年级的数学都学了,傻子跟我讲,他们上课严重不专心,不怎么听课。
这样,导致了这几个孩子,七上数学问题不大,七下开始,遗忘,以及之前的恶习,导致了七下数学的崩盘。
速学很好,但是,还是有他的个体差异性,适合自己家的最好。
如果,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家长没有把握,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了,花了时间,还导致了恶习的养成。
借助他人的体系,去构造我们的路。
没有一模一样的娃,家长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多去交流,多去反思,找适合自己家的路,来的更重要。
这里感谢紫妈的没心没肺,
紫妈无私的分享了阿紫的中学数学路线图,
这样的话,就直接可以作为另外一种参考的途径了。
这个是紫妈家的路线。
小学毕业暑假开始.
1.完成了学霸同步笔记和错题笔记(暑假2个月)。
上学期 2.刷53中考(代数部分,9-11月,大概3个月)
3.几何天天练(上中部分,每天5题,从12-2月,大概3个月)。
4.同时,刷小蓝123(从12-2月,大概3个月)。
寒假 5.刷几何攻略(3月,大概1个多月)
下学期 6.刷学而思辅助线(4-5月中,大概1个多月)。
没有刷压轴,压轴初三下再刷。
看看紫妈家的路,非常清晰,非常可以量化。
这是我最喜欢紫妈的最大的原因,干净利索,没什么废话。
紫妈家的特点是死磕,一题一题的刷,一题一题的过。她更不喜欢跳跃,或者只刷基础题。
紫妈家是超级牛蛙,特自律,一天十四小时学习。
我们家傻子就是以紫妈家娃为榜样的,一步步激励自己,慢慢加压,慢慢调整生物钟。
所以紫妈家是一口气刷完二次函数的。
对于牛蛙以及牛妈紫妈来讲,见山破山,一路横推过去的。
我想这个跟紫妈家小学的底子,以及学完奥数有关,初中他们家已经有扎实的根基。
9.6
路径可以学习,但是完全模仿,或者套用,那是肯定不行的。
这样量化的途径,具体到时间,具体到书本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很可惜,真正类似紫妈家这样无私的清晰表达的太少,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量化。
大佬们留下了太多的坑,需要我们自己去猜,去理解。
当然,这应该是娃与娃,家长与家长的差异,这暂时无解。
无解那就代表了,每个的家长,必须针对性的去解决自己家的问题,或者寻求解决的办法。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
可以做到紫妈家一天十四小时吗?
紫妈家可以一天六小时保底数学,八小时,十小时都有,可以做到吗?
做不到,那么只有细化,把紫妈家的一个星期的量,一个月去完成。
在一个月的完成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其他的各种问题。
我个人觉得,其实挺残酷的,
一个拷问就是超前学数学,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另外一个拷问,就是,家长是否有足够匹配的时间,可以跟进,或者陪伴,
我们大部分普娃,是无法做到紫妈家这种极端的自律的,
超前学,带来的压力,问题,甚至习惯,甚至弊端,如何解决?
对普娃来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超前学遇到的弊端。
没有任何方法是完美的,大佬苏语,没有任何问题,是因为人家的高度,以及牛蛙的匹配。
三百斤的杠铃,牛蛙说,好办,举几下就好了。
普娃也跟着去模仿,会死人的。
所以说,弊端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这其实都是需要思考,需要解决的。
但是,实际上,这又是一个悖论,只有实践了,才能知道自己的实践之后,自己娃的问题。
他人的成功我们随处可见,但是,他人的失败,我们很难看到分享。
或许,牛蛙叫牛蛙,是因为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吧。
很可惜,我们真正遇到的,或者可了解的普娃的路径太少。
大都是牛蛙这样,跳跃,腾飞。
最重要的初一阶段的数学细节内容太少,
然后初二阶段,基本就看不到影子了。
对于我们普娃来讲,做重要的就是初一阶段的细节。
细节才是可以量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起步阶段,特别重要。
对孩子来讲,爬山看看没有坏处,有好处。
但是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讲,家长本身,是否有能力爬山呢,
别说大佬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我们普通家长的起码爬个初中数学的小山的高度有吗?
高中数学的高度有吗?
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去帮改善,修正习惯呢?
这也是对家长的一个最简单的要求?
如果家长缺乏最基本的,就这么要求孩子的话,
除非逆天牛蛙,诗晴家这样的,
否则,类似我们普娃而言,这是一条巨大的,艰辛的,逆天之路。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换个角度,在家长的角度,我们当年可以做到现在孩子的一半吗?,
一年把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压缩了,都解决了?甚至还有高中的?
扪心自问,我们换成孩子这么大,我们可以做到吗?
做到一半,怕就是了不起了。
因为这违背了正常的学习规律。
任何违背规则的东西,必然需要其他地方来平衡。
比如,学习时间,比如牛蛙,比如牛爸,
这里我没有写学习方法,为什么,
因为没有牛蛙,牛父母,所谓的学习方法无用,
你说你学习方法,初一还需要自己再去匹配,那么,我觉得,超前学数学,是不是要给自己一个相对宽松的目标了,而不是要学大牛如何如何。
有了牛蛙或者牛父母,所谓的学习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所以,我们可以量化的东西,只有学习时间。
量化,很重要,他是核心。
没有量化,没有一切,没有可模仿,没有可参考,没有可借鉴。
慢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