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和我妈说起我一个小学同学。
“是不是你们班成绩很好的那个女生呀?”我妈问了我不止一次。
“是啊,就是她。”每次我和我妈讲起我的同学,她都会提到那个女生,我都习惯了。
“她现在怎么样了?成绩这么好肯定是找到好工作了吧?”
我说她去实习了,在一家医院当护士。听完之后,我妈啧啧称赞,接着,她又会拐弯抹角说我懒,这使我想起了她当初给我灌输别人家孩子的那套思想。
我偶尔一次考得不好,她会说:“你看看你那个同学,人家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我不会和亲戚们唠家常,她会说:“你看看老陈家的小女儿,那么小都会逗人开心了。”
从小到大,我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
发现那个秘密的我,当时还在读高中。
有一个周末回家,我没有提前告知我妈,好像是忘记了。
那个傍晚,我还没进门口,就听到我妈哈哈大笑的声音,她正在和一个我没见过的阿姨聊天。我透过门缝看着这两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静悄悄地。
“听说你大女儿的学习成绩还行?我儿子就可差劲了,诶。”那阿姨眉头紧锁,看着我妈。
“还行吧,三年都在重点班。”我仿佛看到了我妈嘴角的那一丝偷笑,若隐若现。
我心里缓缓流过一股暖流,在我妈的眼里,原来,我这种“菜鸟”也能有出头之日。我也能成为“别人家的那个孩子”,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也是我不敢想的。
哪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不过,常用“别人家孩子”的这一套说辞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了。
他们的本意是要借优秀的榜样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让其可以努力学习。
但同样的话说多了,是人都会感到麻木的。还不如多些鼓励,少些攀比呢。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她做了三年班长,总的来说,就是很优秀。
看了她朋友圈最近的动态,才知道她出国进修了,还不断参加各种各类的大型比赛。人又好看各种能力又很强,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挚爱,这才是真正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和她的段位都不一样,如果说她是王者,那我应该,能勉强算个青铜吧。(留下了不学无术的泪水)
别人家的孩子,大部分还是别人家的,不会成为自己家的。
有的时候,我就想这么告诉我妈,但是,我怎么能这么狠心呢?这样既扎了我妈的心,又显得自己特无能。
优秀的总归是优秀的,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肯定是有他的理由的。
平庸的孩子,肯定也想变得独特,就像我,平庸了二十来年,但此刻,我想要变得不平凡,想要做一件真正能够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事。
谁都不想一直都这么平庸,那就活得深刻一些吧。
如果成为不了别人家的孩子,那就做好自己的家的孩子,总觊觎别人家的,是件不好的事情。
暗地里做好自己,然后等着合适的时机,一鸣惊人。
后来,别人家的孩子也说,只想安心做自己家的孩子。
原载于公众号『书很慌』,一个年轻人的聚集地,专注于年轻人的成长和情感问题,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pick.
以下是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