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日更113/365 写在读书日】
4月23日,今天,世界读书日。
如果不是几个公众号都有发文,还有少数几位朋友发圈,我真是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个节日,可见我不是一个读书人,至少我很久没有认真读书了,因为我浮躁,看不进去。
感谢日更,我开始慢慢捡起了书。
最近在看的是《朗读者》和《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后者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我有试着换个切入点重新调整故事结构,或者借鉴某一段故事梗进行再加工,开始一种叙事练习。
有人说,买书读了就是读书人,买书不读的是慈善家。
这话有意思。
“买书读了是读书人”好理解,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耳熟能详,言简意赅。
而这慈善家多少有些任性,花了银子买了书,却不读任其束之高阁,快乐不在读书而在买书,顺带着还圆了出书人的梦,照顾了不少传统出版社的生意。
反观自己,离开学校后的这么多年里一直秉承“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连做慈善的机会都不给。
一位教授将读书分为三个层级:为“有用”而读,追求实用和速效,是读书的入门级;为兴趣和追寻认同而读,乃读书的第二级;为灵魂的自由而读,则读书的最高级。
您在读书的哪一层级呢?
扪心自问,我的读书绝非为天下之崛起,确实就是为了满足快速输出的功利目的。
因为沉不下心去感受读书的魅力,自然也难收获读书的真正乐趣。所以,我迟迟徘徊在读书世界的大门外。
不过内心里,我有点奢望某天可以升级到第二层,至少,是心甘情愿地去享受一本书。
百度了一下,这读书日也叫图书日,最早由国际出版商协会提出建节设想,然后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被正式确定。
读书节的设立,旨在推动更多的人来阅读和写作,并尊重和感谢所有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以此保护知识产权。
而4月23日,既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作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作家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这日期的选择也是相当用心。
中国青年报今日发文《世界读书日,你们为何读书》,谈到在一个全民“屏读时代”的浪潮里,读书正在被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碾压,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以书为伴。
但是,作者仍然选择坚持阅读,并相信阅读的不可取代之处,在于为我们主动的独立思考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能够让人暂时脱离当下被动信息过载的状态。
所以,读书的意义还在,尽管读书习惯式微,尽管碎片化阅读建成主流。
无论怎样,世间万般美好,其中一定有与读书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