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经常有人文问,“公司动荡,作为小员工怎么自我拯救”?有点像知乎问答的形式。在看我给出的想法之前,你先想想你自己预设的答案。是对周围环境和公司的变动充耳不闻地安心上班?还是骑驴找马、身属曹营心奔汉?还是其他什么?就像人们常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什么,但往往在硬币腾空的一瞬间,心中会期待一个固定的方向。这很重要,重视自己的判断和感觉。
调整 心态先行
我相信,能提到这样的问题,那么你的心态中是有慌乱的。动荡的初期表现一定是心态上先显现。无论是人员流动、业绩下滑、策略失当都是这样。怎么面对的第一步就是从承认动荡开始。
很多人在经历一段平稳或繁盛的发展之后,再突然遇到一段波折,就会心态失衡——原本好好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是我们公司?是经济环境的小波动,我们自身没问题,过了这段就好了。心里的阵地一旦失守,行为的关注点就会聚焦在控诉环境和命运的自欺欺人上面,而不是冷静的解决问题。巨轮的倾覆也就不远了。
而一个小兵看不到外界广阔的大洋,只知道工资下降了、同伴离职了、高管变动了,内心更着急。
在我的认知里,动荡是常态,是改变的开始。
老话讲,盛世产庸吏。放在现在组织机构趋于扁平化的企业来说,盛世不光产庸吏,也产懒兵。在公司高速发展、业绩井喷的时候,往往公司的软实力会脱节。比如制度、激励、文化、管理、专业能力、思维方法都有可能跟不上公司的业务增长。同时,高速发展也影响人们对行业的判断,盲目乐观。这些问题在特定的时期是不明显或精力顾不上解决的。幸运的是,公司足够的经济效益1会镇压而使之暂时不爆发。这些问题就成为影响生存的隐疾。风口上的猪能飞起来,不是猪的力量,而要是猪不趁机长翅膀,风小了,就会动荡和掉下来。
这是一个预警,只是动荡,风还没停。
所有变化都值得期待。汽车下了高速之后才有空去保养和维修。正视动荡之后,就要认识内部检修的重要性。既然行业不好,那就收缩扩张力度,把重心转向优化自己上来;原本组织机构层级太多导致公司应变能力差,就该往扁平化管理上想办法;原本公司靠高收入留人,现在就该从关怀员工上留心;原本产品太差,就下力气打磨产品;原本用户体验不好,就花时间维护客户关系。是动荡也是机遇。
最近我在看关于星巴克的书,无数的案例和故事中,这样的动荡和优化随处可见。连如此庞大的咖啡帝国都会时常面临生存危机,怎能企望自己的公司一帆风顺呢?星巴克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07年,严重到足以让已经交棒8年的创始人霍华德 舒尔茨先生重回CEO的位置。他意识到星巴克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的产品质量下降、服务水平落后的问题。再次上任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策——同时停掉所有星巴克门店,关门100天,重新培训员工。一时之间,星巴克背负了无数的猜测、谣言,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的营业额,股票、品牌更是受挫严重。但是这些却换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换来现在的星巴克。
这是面对动荡一种的态度。不是想着搅动风云妄图想让风大点,他想的是不管怎样星巴克都能飞。有机会让自己更有力,这样的动荡不值得期待么?
公司全盛时让每个人都自豪而富有激情,同时回报也足以令人兴奋。同样,公司低迷,一切也是令人心碎的。动荡期人员的变动、流失往往导致人心涣散。这也没必要。我倒觉得,抖动的筛网,筛米才快。一旦公司进入特定的时期,高管、人力部门或者其他员工关怀部门(要是没有当我没说)处理不当或者放任自流的话,员工的逃离是无可厚非的,公司若没把用户、产品、员工放在同等地位的话,逃跑只恨不够快。你要可以想想自己跑不跑了。与此同时,价值观与企业不够吻合、能力不强的人(庸吏和懒兵)会发现不再像以前一样容易凑合了,不好混日子了,从而选择离职。这对公司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淘离,淘出那些沙子,留下金子。有点像肥肉变肌肉的过程。这也是发现人才和强化自身的过程,大可不必慌乱。
另外,这时候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态,忌讳盲目的相信。
一次我去杭州出差,路上和一个二十多岁的乘客聊起来。说起她公司里有些员工“一天瞎操心,公司遇到难关,只要相信老板就好”。我认真地打量了她一次,在确认她的年纪后干笑一声,静静地听她叙述,不再插话。上智下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都是什么时候的论调了。任何一家扁平化的公司都不应将这种思维奉为圭臬,深人人心。怀疑一切是忌讳,相信一切也是,要知道单纯的怀疑和信任都没有意义。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任务,要问;不同意的,要提出。“视公司为家庭,视同事如家人”是大部分公司的文化标语,一句“瞎操心”才体现现实的情况。但是就算如此,依旧要摆好心态,要明白公司的生存与自己休戚相关,不仅是一份责任,也让自己上班心里舒坦一点。
我觉得这时候唯一要信任的是自己,不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力挽狂澜,而是相信自己的努力关乎其他人的生死。这才是好兵该做的。
调整 行动护航
心态有了变化,还要找到使劲儿的着力点,这是一体两面的事儿。
着力点一:革故鼎新
我们在原来公司鼎盛时经常听到BOSS说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贡献,这不是假话。那么公司目前所困的动荡之境是否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贡献”?要做的就是找到我们导致公司受困的制度、流程、工作习惯,尝试突破,既让自己慢慢习惯变化的发生,又以涓涓细流的方式影响着公司。
着力点二:学习
成长、快乐、钱,三者得其一。获得可观的钱在公司不稳定的时候比较难,但成长和快乐就容易的多。因为这两者与时间相关度要大一些。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转移自己的焦点;或者学习新的专业能力,这都是自我增值的良方。
着力点三:精要主义
动荡时期都会慌乱。不论是自己、同事或者是就像溺水之人,情急之下的挣扎。有时会错失生还的机会。同样的场景放在工作中就是目标和任务的混乱、朝令夕改、不择手段等等,精要主义就是要学会取舍、学会拒绝,不作为有时意味着止损。
壮士,干了这碗鸡汤
回到最初我提到的硬币问题。当初你的选择是什么?走?还是留?或者怎么走?怎么留?结合你的选择,试试调整心态,采取行动。
冷静分析你的处境、公司的处境。若你的判断是值得与公司同进退共生死,除了心态和行动外,你还需要一碗浓浓的心灵鸡汤,好好工作,肩负公司,激活自己。
若是不值得,换一碗鸡汤,找工作去吧。
其实,我们只是需要确定的声音和激情相伴。
小兵的自我调整
1.正视并期待动荡
2.不再因为人走人流而慌乱
3.相信自己对公司的影响是无穷大的
4.革故鼎新
5.保持学习
6.精要主义
7.再来一碗鸡汤,激活自己
最后
写到最后我想到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有一句话被我们经常挂在嘴边——道理我都懂,为何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仔细想想,我们大部分人算是知晓一些道理,距离懂还有一些空间。这句话可以改成“话我都会说,我只是还在理解这些道理”。
都是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