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三部分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P236-245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我的悦读:
1.心理健康的基石是直面自己人生的真相,而不是盲目乐观。一个人的心理就是由其所有的体验组成。
2.改变别人永远是最难的,你只有可能改变自己。
3.如果父母关系出了问题,作为孩子,他们最好尊重父母,直面他们自己的问题,而诱惑父母无视或扭曲问题,对整个家庭并无益处。
4.成熟的爱要求孩子们从家庭的牵连中释放自己,不再重复那些有害的事情,他们就能实现父母对自己深层的期望与希望。孩子越好,父母也越好。
我的感悟: 做好课题分离,谁的题谁做。
我的行动:给予孩子成熟的爱,理解他。
二
第四部分 中国式家庭
P247-257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我的悦读:
1.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到必须是心对心感受,对感受是心灵的呼应,而不是头脑对心,更不是药物对心。
2.原始的融合焦虑是指一个人害怕与他人,他物甚至他自己的联系,因关系意义上的链接会让其担心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这种惧怕所产生的焦虑即原始的融合焦虑。简而言之,有此焦虑的人会感觉哪怕轻度的关系都会吞没掉他可怜的自我身份。
3.有丰富感受并被确认的人,都会形成所谓的存在性安全感。
4.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身围着妈妈的感受而构建。后者的悲哀,是他自动的寻求别人的感受,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他为别人而活。
5.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如果自己的身体服务于自己的欲望,简直就像一种罪过。
我的感悟:感受被理解被看到太重要了。
我的行动:多去看到别人的感受,同时自己也要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P258-271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我的悦读:
1.创造性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状态,顺从对生活来说是疾病的基础。
2.妈妈要陪孩子到三岁,三岁前不要有长时间的分离。如果孩子三岁前,妈妈与孩子有两星期以上的分离,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被抛弃创伤。
3.所谓原始母爱贯注,即妈妈对孩子有心灵感应能力。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够敏感。
4.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
5.活力是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的,他要向外界伸展自己,所以要存在空间,妈妈要肯定孩子的活力,而不是压制。
6.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我的感悟:当年为了工作老出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足够多的陪伴,原来会给孩子造成了伤害。他不好好表达感受就说明了一切。
我的行动:接纳孩子的欲望,肯定孩子的活力。试着对人对事全然放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