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有的人似乎每天都有用不完的时间,能完成的事情很多。有的人,却总觉得自己没时间,没精力,事情又多又杂又乱。
想改变?今天这篇文就通过我学到的和我在做的方法来说说,每天如何多出2个小时。
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
每个人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在公司,我们是职员;在家里,可能是父母,也可能……从自己的每一种身份角色去分析判断自己在对应的角色需要消耗的时间是多少。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时间有多少,都在哪里了。
就我自己而言,今年改变了赖到8点起床的坏习惯,早上6点准时起床,快速淋浴洗漱,喝杯温水,一个完整的起床仪式完成。6点15分左右,打开电脑开始消灭掉当天的一只“青蛙”,完成难度较大的科技热点评论的文章写作。
在消灭掉这只大青蛙后,打开喜马拉雅或者得到APP,收拾背包出发上班;途中买杯粥、鸡蛋;8点30分到公司上班,完成最重要且有难度的工作;午餐后,午休40分钟,下午继续上班。
下班后,边走路回家边听音频,在外吃饭后去健身房一个小时或者回家自己煮饭吃(煮饭时,就继续听音频内容)。晚上回家参加一节在线直播课程或者看书,写篇小文章。23:30准时上床睡觉。
牛人太多,我这样的时间安排真的也不算做了特别多的事情。但是通过早起,确实让我感觉一天多了2个小时。
偷出整块的时间
谈到整块的时间,不得不说到上面说到的早起。早起的好处很多,比如早上精力充沛、无人打扰、容易保持专注……如何做到早起呢?
利用早起来倒逼早睡,晚上不要熬夜;利用长期有效的内在驱动力,比如价值观、个人成长;利用短期有效的外在驱动力,比如朋友圈公开打卡、参加早起社群、罚款、参加一个不得不去的考试……
早起之后做什么呢?可以选择对于自己而言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或者有难度的事情,利用吞青蛙的方法,将最难的事情先完成,你会发现这一天都变得轻松无比。
Tips:建立属于自己的早起仪式,遵循仪式照做,早起就不费劲了。早起不宜过猛,不要一下子比以往早太多,可以10-15分钟这样叠加调整,最多一周的时间,也就习惯了。
偷出碎片化的时间
我们的一天会有很多的碎片化时间;早晨洗漱的时间,上班路上、等公交车、干家务、食堂排队打饭……
如何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一个测试,测试自己能够在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这样短暂的碎片化时间做些什么,然后就能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这些时间,可以选择扫读公众号的文章,觉得有用的保存到印象笔记,并对其进行标签分类;也可以用来听音频,同时,包里要有书、有本、有笔,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习惯,多记录多思考。
管理好精力
建立一个好的仪式习惯,并且照做,就显得轻松。
我的早起仪式:闹钟响、起床、洗澡、喝杯柠檬水。
我的复盘仪式:不受打扰的30分钟,一个本子、一支笔、一杯水。
尽可能进行简单地选择
这样有利用减少精力消耗,有利于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用工具武装自己,一个好的工具可以让自己多一个大脑。
第一阶段:一页纸的时间管理
在这个阶段,可以简单地使用待办清单+番茄钟的工具组合,重注专注力的养成。
第二阶段:随时随地记录任务
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奇妙清单,完成一天做重要的三件事。
标准GTD
这个是高阶段的方法了,GTD---Getting Things Done,可以使用doit来完成长期的规划。
与此同时呢,可以多利用诸如印象笔记、思维导图、全能扫描王等各类工具软件,帮助自己更有效能地做好精力管理。
让专业的人帮你,《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讲的是一个带着4个娃的妈,上班边读完哈佛博士,里面就提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让专业的人帮你。当然了,也许你会说,不要钱吗?我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对呀,让专业的人帮忙是需要付费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自己的时间定个价了,当你发现一件事情花的时间和价值严重不对等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个方式了。
如何给自己的时间定价也是比较简单的,就以目前自己的工资收入的最低及最高取个平均值,算出自己的时薪,就可以通过这个数字来对自己今后的决策做出更好的判断了。
我记得有次听《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说书时讲的一个小故事,有次下班很累的时候,他选择了最贵的方式回家——打车。司机问他,你问什么不去坐公交车,而是在晚高峰花100多元来打车呢。成甲说,自己很累了,如果这个时候去挤地铁或是自己开车,看似省了钱,事实上人却更累了。但是他现在花钱打车,就可以在车上好好休息堵在路上的2小时,晚上回家,就有精力来完成晚上要做的事情了。这样看来,花钱打车却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就是对于如何偷出更多时间的办法了。人们常说如何过好一天,就如何过好一辈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就从早睡早起开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