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骑行留坝,雨骑马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留坝那畔行。风一更,雨一更,心向马道忆韩信。
早晨七点半,我与虎明约在双石铺的汉中路铁路桥下碰面,开启了今天的骑行之旅。一路缓坡向上,身体渐渐发热,索性脱掉外衣,只着一件短袖骑行。抵达酒奠梁隧道口时,我们已是汗意涔涔。
隧道虽长,却车辆稀少,骑行其中并不觉得心慌。两公里的路程,轻松自在,转眼便已穿过。
冷暖自知,山路见闻
出隧道前,虎明提醒我穿上外套。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听了他的劝。果然,下坡时才体会到山风的凛冽——即使穿着加绒加厚的骑行服,仍能感到寒意阵阵。若还穿着短袖,恐怕真要受凉了。
抵达留凤关镇后,我们沿着316国道继续前行。路旁农田里的黄豆和玉米已成熟,农家房檐下挂满金灿灿的玉米棒子,院门前点缀着盛开的大丽花,院中偶尔还能见到闪着银光的太阳灶。
这一路上,见到的多是老人,年轻人和孩子的身影难得一见。
有些院子里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好奇张望,发现是玉米脱粒机——农人将玉米棒子喂进去,转眼间,玉米芯和玉米粒就自动分离,哗啦啦地流淌出来。
沿途多见板栗树,偶见捡拾板栗的乡人。秋日的大山里,捡秋成了这个时节特有的风景。
一隧之隔,两般天地
穿过柴关岭隧道,从凤县进入留坝县境,眼前的景象骤然一变。原本少车的公路忽然成了白色轿车的海洋。我颇为惊讶:为何在凤县境内车辆稀少,一入留坝,竟如此车水马龙?
抵达留侯古镇,处处可见精心打造的打卡点——有精美的壁画,还有用玉米、红辣椒和南瓜拼组成的各种图案,看得出当地在旅游开发上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原本计划前往张良庙,顺着留侯镇沿316旧道骑行五公里即可到达。但这短短五公里,我们却走了一个小时——大部分路段只能推车前行。小车堵塞了道路,下车等候的游客黑压压地围在白色车流中,连推着自行车都难以通过。
虎明打了退堂鼓:“这张良庙,咱们还是不看了吧。进不去,就算进去了也出不来。”我觉得有理,便随着人流挣扎着返回了留侯镇。
他乡遇老乡,暖心建议
随着车流抵达留坝县城,我们走进一家清真餐厅,点了两大碗羊肉泡馍。二十元一碗,分量十足,味道也相当不错。
老板听说我们来自凤县,面露惊喜:“我也是凤县人,张家尧的!”异乡遇老乡,顿时倍感亲切。
老板好心提醒:“眼下正是留坝的旅游旺季,县城住宿估计很紧张。你们不妨再往下走走,到马道镇看看。农村乡镇的住宿应该更实惠。”
雨中骑行,别样惬意
告别老板,我们沿着316国道继续南行。抵达武关驿镇时,天空飘起了雨。我们躲进路旁的茅屋换上雨衣,然后冒雨前行。
一路下坡,雨滴打湿了我的眼镜,浸透了我的手套。我轻轻握着车把,在细雨中掌控方向,很多时候甚至无需蹬踏,只需任由自行车顺着坡道滑行,那份惬意,难以言表。
快到马道镇时,雨渐渐小了。马道是古时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地方,旁边流向褒河的溪水名叫寒溪。这里有个著名的典故——“不是寒溪一夜涨,哪来汉朝四百年”。说的是韩信被一夜暴涨的寒溪所阻,才被萧何追上,最终被刘邦拜为大将,辅佐刘邦打败项羽,成就了汉朝伟业。原来,马道这个地方还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
寻觅住宿,一日收官
马道镇上有不少民宿,门口都留有联系电话。我们接连问了几家,大多客满,余下都是每晚200元左右。发现这些民宿多是接待自驾的游客,我们沿着街道继续寻找,希望能找到农家开的旅店,果不其然,还真被我们找到了。
住进两人50元的两人间,第一天的骑行就结束了。回想今日的行程,骑行94公里抵达留坝县马道镇,远不如往日艰辛,这得益于酒奠梁和柴关岭两条隧道——让我们免去了翻山越岭之苦,至少节省了两三个小时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