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真的很努力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一直都很努力;
上学时养成的早起习惯,工作4年后,至今一直保持着;
不喜欢抽烟,不爱好喝酒,对打游戏也不感兴趣,典型的容易被人说活着没意思的男生;
那空闲时间都在干嘛呢?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
我学读书笔记、学时间管理、学做事方法、学写作、学python编程、学ps设计、学吉他、学乒乓球、最近在学逻辑。
学了这么多,内心依然很焦虑,于是从去年除夕开始,我决心重拾日记习惯,每天反思,到现在已经连续258天了,这期间有过因反思而获得的进步,但是,内心的焦虑依然存在。
为什么焦虑依然存在?最近我终于找到了原因。
2. 为什么努力没效果?
这是一些玻璃球,我相信很多八零九零后都对它很熟悉,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之一。现在,请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要拿起一颗玻璃球,最少需要几根手指?
你肯定已经猜到答案了:要拿起一颗玻璃球,最少需要两根手指。我用下面的图形演示一下。拇指代表正力,食指代表反力,正反两种力量同时作用于玻璃球,才能达到拿起玻璃球的目的。
这个现象很简单,但却给了我重大的启发:即,要达到目的,单单靠一种力量是完不成的,必须使用两种对立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对象才可以。不知道你发现没,咱们想让熊孩子乖乖听话,只告诉他听话就有糖吃,往往不好使;但如果我们再告诉他,如果不听话就要挨揍,熊孩子立马就乖乖听话了。
我一直认为成长很重要,所以一直在努力学习,想要获得成长,然而学了那么多,努力了那么久,获得的成长却微乎其微,以至于内心总是充满焦虑,为什么?
你肯定已经猜到答案了:因为缺少一种力。如果我们一直在一个方面发力,努力了很久却没有多少收获,那就要小心了,咱们可能掉入了成长陷阱。
我们可以把我之前的种种努力,比如早起读书、锻炼身体、每日反思等等,看成是【内向成长】,说白了就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和外界几乎没有关联。
内向成长的对立面,就是【外向成长】,即和外界关联,比如我们公开发表文字作品、绘画作品、视频作品等等,为了获得更多网友的点赞和评论,我们做的各种尝试和努力。
你可能会说,说了这么多,这不就是输入和输出吗?输入和输出只是两个单纯的动作,没有额外的内涵,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不一样,它们是两套系统,有各自的输入输出规则。
我还想提醒你的一点是,这个正反面共同作用于一个对象的模型很重要,如果你做事不是只从一个方面去发力,而是还能找到对立面,从正反两方面发力去做,你会发现事情更容易做成。
3. 接下来怎么做?
知道了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比如读书这件事,之前只读不输出,现在我就要求自己每有收获,必须有所产出,可以是写一篇文,也可以做一个讲解类视频。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我最近读书最大的一个收获,以后我会持续输出,欢迎你的关注。
如果你也有和我类似的问题,期待能和你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