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一方面缺乏主见和既定的人生目标,显得慌乱而盲目;另外一方面,也缺失实力和信心的。言行爆裂,以致跟他接触的人物都会受到伤害;一个安静祥和的人,不仅是有主见的,而且是沉着和富有信心的。二者相较,孰优孰劣不言而喻。保持心情宁静,就会知道浮躁的人不仅太辛苦,而且劳而无功。
急躁会打乱你做事情的计划,使你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把精力用到哪些方面。事情最忌讳的就是急躁,急躁的时侯往往会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去处理事情呢?这当下人很多人办事往往过于急躁,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可见,急躁是成事路上的拦路虎。所以,我们凡事都要有耐心,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切忌心浮气躁。
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情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产生急躁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从有利的局势转人不利的局势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急躁的情绪,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往往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三国的时候,刘备在损失了关羽之后,就犯了急躁冲动的错误,轻率地进攻东吴,结果导致了蜀军的惨败。
由于焦躁不安,心神不宁,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
难成大器的人,总是浮躁,荀子在《劝学》中说,螃蟹有八只脚,前面又有两个坚硬锋利的螯但可悲的是它连个自己栖身的洞穴都没有,一辈子都是挤在蛇或鳝鱼的穴中过日子。螃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它的腿太多了便于行走,所以它喜欢四处乱逛。由于浮躁好动,结果连个安身的洞穴都挖不好。蚯蚓虽然没有爪子也没有牙齿,但由于专心安静地劳作,所以既能够上到地面,也能够钻到地的深处。螃蟹与蚯蚓的差别,正体现了静而受益,躁而无功的道理。
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导致违纪犯罪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因此,最好就是冷静下来,等心静下来再做新的打算和计划。
大器往往是能干出一番大事也的人,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就必须要有内心宁静,做事的专注力,而难成大器者,身上必有轻率和浮躁这两样特点。
在《道德经》中,老子举出了轻与重,动与静两对矛盾的现象认为在轻重关系中,重是根本,在动与静关系中,静是根本,忽视了重与静则会失去做人的根本,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动与静关系中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老子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心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成大器者都知道保持重和静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静为躁君”就是人们常讲的沉得住气,有根基、有主心骨就有远见,有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反之轻率、轻浮、轻飘就没有了根基就容易被外力推到,拔起被颠覆,而躁动、急躁、焦躁、热昏就会丢了主心骨,难免失控,因此高明的人都懂得乱中取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外他们还会随时做好应变的准备,不脱离脚踏实地的状态更不会忘乎所以轻率从事。
暴躁一定是不会长久的,只有平静才是一种常态。因此,老子说:“静为躁君”,静是躁的主宰。如果反过来,让躁来作为静的主宰,也就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被狂躁的情绪所左右,那么得到的结果将是多么的糟糕。三国时代的蜀汉名将张飞,武艺非常,但是脾气暴躁,《三国志》中记载:“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经常劝诫张飞,说他对部下的惩罚往往过重,经常鞭打自己的左右随从人员,这是 非常危险的,会引祸及很。而张飞的结局果如刘备所担心的那样,在发兵征讨东吴的前夕,张飞为部将张达和范强谋害,盖世英雄,竟非战死沙场,而在卧榻之上亡于小儿之手,岂不令人叹惋!然而,陈寿对此评价说:“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礼数之常也。”张飞的不幸结局,实属咎由自取啊 !
故而,我们在行为做事的时候,要戒骄戒躁,踏实沉稳,唯有如此,才能够办事成功。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待人接物时不可有急躁的个性,更不能有轻浮的举动。如果急躁轻浮,往往会把事情弄糟,进而是自己受到困扰。如此一来,就会丧失悠闲镇定的气度,丧失活泼潇洒的生机。
因此,成大事者不论面临什么样的事情,首先都保持一种虚静恬然的心态,而难成大器者,轻率浮躁必定是他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