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刷”病

刷手机病


抗疫期间,蜗居在家的人们,刷手机成为了常态,您可知道,连续刷十个小时以上,它便成了病,一种刷手机的“刷”病。

此病有三大临床表现:

一是痴呆型,翻来覆去只看同一类信息。比如疫情信息,从国内看到国外,从全省看到本埠,从数字播报看到深度分析,吃饭中,走路时,甚至蹲坑都不忘观屏,手滑,生怕漏掉了任何一条信息。它的副作用是,信息海量,晕头转向,迷失自己,不知所以。

二是无头苍蝇型,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一会儿刷微博,一会儿玩抖音,一会儿看八卦,除了乐呵,无任何精神营养可言。它的副作用是,乐极生悲,玩物丧志。

三是犯傻型,以追剧族为主。看假戏,流真眼泪,明知生活中不可能发生,却宁可信其有。其副作用是,伤心劳肺苦胃,外加眼睛受罪。

这“刷”病的三种临床表现,我都有,故写得真切,说得明白。它常常发生在简书日更滞后的时候,因为那时,我正患着“刷”病而不能自拔。

得上这种病的三大后果是:

厌世悲观,看破红尘。心理学家说,海量信息中,正能量的信息,容易被当成鸡汤吐掉了,倒是负能量的信息容易被人记住,久而久之,在大量的负面信息轰炸下,令人多疑、生厌和看破红尘。

眼高手低,夸夸其谈。刷屏易,做事难;谈匠多,必误国。

荒芜主业,碌碌无为。本来花一刻钟就可以一网打尽的,您却信马由缰,空耗光阴,少了读书写文的时间,误了做事立功的机会,碌碌无为的人生,从“刷”开始。

今天观朋友圈,看到了一则治“刷”病的方子,现介绍给大家一用。

取镜一面,置于桌上,口中念叨:手机本好物,善用利于行,限时一刻钟,腾挪做大事。

然后,拿起镜子,对着镜子中的“我”,把上面的话,重复一遍。

试验的结果,第一遍无感。唯有对着镜子中的“我”讲,有一种仪式感,警醒意味浓厚。

我如梦初醒,是和“刷”病告别的时候了,在印象笔记中,我写下了如下文字:

手机的功能,不在刷也,而在善用:睡觉前,浏览新闻十五分钟,天下大事,一网打尽;每周阅读电子书一本,充电补充能量;每日简书一更,写有灵魂和中心思想的文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三章格老主要对美国股市1871年到1972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回顾的目的并不是想发现多少的规律,反而恰恰想说明了...
    蛋壳记忆阅读 1,462评论 0 0
  • 十年月冷春不驻,楚楚琼枝照影来。 后羿情深思展翼,吴刚酒意化弗开。 人间墨客无佳句,玉宇仙姝有鉴裁。 怎可圆缺皆寄...
    君子包阅读 1,592评论 0 6
  • 最近一直不在状态,看书的进度越来越慢了,好几天都没翻几页。 我的唐诗宋词也丢在那里成摆设了。 唯一能有点进度的就只...
    海水微凉浅喜深爱阅读 1,4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