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在文章前添加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流的汗越多,老了吃的药就越少。

这是我偶尔看到的一篇文章,在网上竟然找不到了,文中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所以我在这里半摘抄似的向大家分享这篇好文。

多巴胺和内啡肽是什么?

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种传递信息的物质,和人的欲望有关,主要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它在大脑内形成了这样一种作用机制,“趋利避害”。当我们做了有利的事,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快乐,我们对快乐的渴望会变成内心中的驱动力,让我们再次去做这件事。当分泌的多巴胺非常多时,就会使驱动力增强,进而强化这个作用机制,这就是“成瘾”。这也要说到因多巴胺产生的驱动力包括的三个特点:

1、边际效用递减。一直做同一件事,多巴胺的分泌会逐渐减少;

2、反馈机制。比如要减肥,坚持了一周没有效果,多巴胺就不分泌了;

3、即时奖赏。多巴胺更容易由短时高效的反馈引导产生,具有时效性。

内啡肽是由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激素。它能和吗啡受体结合,产生欣快感,是天然的镇痛剂。内啡肽释放时,我们会产生幸福感,对疼痛的感知变弱。它带来了三个好处:

首先,缓解身体压力,镇痛。它会在我们身体感到压力时释放,如马拉松运动员在极限状态下超越自我,如我们吃辣椒时由辣椒素刺激疼痛神经等。

其次,缓解精神压力。它会在精神压力大时释放,如工作狂加班到深夜,如创业者顶着巨大的压力仍然精力十足。我的理解是,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是热爱这件事,同时感受到精神压力,内啡肽才会释放。

最后,加深记忆力。内啡肽释放时学习能力会变强,专注力会提升。如养成跑步的习惯有助于提高一天的学习效率。

为什么要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多巴胺是奖励,内啡肽是补偿。因为多巴胺的时效性,让我们如果渴望产生多巴胺的话,需要去做短时高效的事情,如刷抖音,玩游戏,看电视等,这些事情能让我们很快就能获得回报,或是说反馈,进而分泌多巴胺产生欣快感;而内啡肽需要我们“找虐”,一些事情在一定时间没有反馈,看不到收获,但在长时间付出后获得回报时,会感到幸福、满足、欣慰,如苦读四年考上理想的大学时,如农民春耕夏种,迎来秋收时。

如何追逐内啡肽?

1、将目标分阶段,如将长远的目标划分为每天一个小目标。马拉松比赛全长42.195公里,当人们跑到42公里时,可以用肉眼看到终点线,这会刺激大脑释放大量的多巴胺和内啡肽,从而向终点冲刺。所以我们给自己设定目标时,先设立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逐渐加码,慢慢向长远的目标靠近。

2、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让身体养成习惯。内啡肽分泌时,会使我们专注力提高。例如科比养成了凌晨4点练球的习惯,我们也要在一天中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学习,坚持21天以上,习惯就会逐渐形成,那么我们再学习时可以不费得进入专注的状态。

3、坚持跑步,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是最容易促进内啡肽分泌的方式,跑步30分钟以上,大脑就会分泌内啡肽,我们既能让心情变得平和充实,又能更加轻松的应对思考和决策。

4、保持快乐的心态。如果心态失衡,不是郁闷就是愤怒,多巴胺的水平会降低,这时大脑会强制命令我们寻找能够分泌多巴胺的事情,如美食,游戏,短视频,综艺等。如果我们不想被多巴胺劫持,那么就要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态,豁达一点。

总结

多巴胺的机制会降低人的自律性,若想做一个自律者,就要承受痛苦和付出努力,追逐内啡肽带来的补偿,只有内啡肽才会奖励为梦想流下汗水的人们,使之体会到真正的充实和欣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