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牚”字咋一看,让人有点懵,这是个啥字,什么意思呀?其实,它是你口中说过的,也是能经常见到的一种物件的名字。有汉字学者对“牚 ”的讲解是,该字是形声字。字从尚从牙,尚亦声。“尚”意为“摊开或展平”。“牙”指动物犬牙。二者联合起来表示“外露的犬牙”或“长出嘴外的犬牙”。它的本义是长出嘴外的犬牙,如大象的象牙就是“牚”。它的引申义是抵抗。它的转义是倾斜的柱子。
《康熙字典》《集韵》给它的解释是“抽庚切,音瞠。义同。本作樘。或作橕、橖”。《汉语字典》给“牚”的解释是“拼音chēng ,同‘撑’。拼音chèng ,斜柱。桌椅等腿中间的横木。”的意思。如《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枝牚杈枒而斜据。”用的是它“斜柱”的意思,现在人用都用“撑”或“樘”字替代它表达此意思了。
在鲁西南方言里,用它“桌椅等腿中间的横木”的意思比较多,如“你坐个椅子也不安稳,非得把脚丫子跐(‘踩’的方言表述)在牚的上,还往后仰起椅的,让前面的椅的腿撅(‘翘’的方言表述)起来,还一前一后地来回摇晃,如果椅子跐~~滑啦,非得‘咣当~’一下子,摔了你,你就恣了是吧?还不快点把脚丫子拿下来,板板正正(‘规规矩矩’的方言表述)嘞坐好”。另外,在鲁西南方言日常口语中,常将“牚”加上“子”、“的”、“儿”语气词使用,如桌牚的、椅牚的、板凳牚的、杌桌子牚子、凳子牚的、窗户棂子上的牚子、门扇子上的牚儿等等。
不知大家明白了没有,你坐的椅子或凳子的腿之间的横木条就叫“牚”。它的其他应用也有一些,但与鲁西南方言关系不大,就不再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