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的一年我二十一岁了,是啊,正值大好的青春韶华,拥有无限的青春活力,拥有所有过来人所艳羡的最美好的时光。
过了懵懂的青春期,我们放下不着边际的幻想,开始贴合实际地规划未来的人生,追求美好的爱情和事业。爱情啊,是所有人的向往,有的人很容易找到命中的另一半,有的人迟迟不见爱情的踪影,毫无压力地入选单身协会。
十八岁以前,有人问我,爱是什么?那时我装作很忧伤很文艺的样子,用一句歌词,爱是用你的心倾听我的忧伤欢乐,然后以玩世不恭的口吻说,爱就是追喜欢的女孩子。
十八岁以后,有人问我,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后来,我在书中看到了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答:
爱和喜欢是同义词么?
不过,爱一朵花就为她浇水。
喜欢一朵花就把她摘下来。
后面还有一句:
喜欢和讨厌是反义词么?
喜欢一朵花就把她摘下来。
讨厌一朵花也会把她摘下来。
终于明白,青春的爱就是要竭尽全力不计后果地去追求自己的喜欢,成人的爱,是极尽所能地承担,为爱付出。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青春有很多的烦恼,爱而不得的烦恼,暗恋的烦恼,每个人都有多愁善感的身,易于忧伤的心。有人说这是很美好的闲愁,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就像运动场和百合日记,缺一不可。
2
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是因为爱情,爱而不得。
维特爱绿蒂,可是他永远得不到她,因为绿蒂已经是别人的妻子了。爱上一个永远得不到的人,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悲哀。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初春,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暂时忘掉了一切烦恼。
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两个。虽然绿蒂早已定婚,但她也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
从此以后,不管日升月落,在维特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常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美丽怡人的自然之景再也不能使维特平静了,夜晚他常常会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梦醒了又回到了烦恼的现实。纠结过后,维特选择了离开。
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对他友善的C伯爵也是一个戴着伪面具的假好人。
维特辞掉工作后回到小山村,彼时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他再也不能和绿蒂互诉衷肠。
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
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3
如果十六岁前的我读这本小说,可能会被感动得涕泪俱下。
很多情节会让我看到似曾相识的场景,比如维特初见绿蒂,整个灵魂被她的容貌和声调举止所占据。比如,维特看着绿蒂远去的背影,是多么的不舍,他多想她回头看他一眼。多像我们青春时那个呆呆的模样。
我会说,这是多么纯真的爱情啊,维特是多么的执着啊。我会为这个没有结果的爱情惋惜,可能还要吟句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长大后,再也不会懂这种爱情。
现在我读后,并没有感觉到这爱情是有多纯真,反而对维特有了一丝的讨厌。分明人家订婚在前,名正言顺地结婚,夫妻之间感情也深厚。维特只是一个第三者,试图夺走别人的爱情和婚姻。
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维特对绿蒂一见钟情,和她相处的那段日子里很快乐,可是维特放任自己的情感,让自己越陷越深,最终在爱情的烦恼里无法自拔。
其实绿蒂也爱着维特,因为他们是那么的意气相投,在很多方面都能产生共鸣,但是绿蒂趋于理智,她也爱阿尔贝特,认为阿尔贝特能给她幸福和家庭。
在当时充满等级偏见和鄙陋风气的社会环境下,保守的思想告诉他们不能在一起,倘若维特和绿蒂在一起了,想必又是一对罗密欧与朱丽叶。
4
经典名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会读懂不一样的感情,得到不同的人生启发。少年维特的烦恼,不止是爱情,更是对所处整个社会的烦恼。
之前我可能不懂评论家写的:通过描写维特对社会和爱情幻灭而自杀的故事,批判了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看到这里我觉得我是不是疏漏了什么,没有体会到如此崇高的中心思想。慢慢地成长才会明白,确实如此啊。
维特所在的社会确实是有需要批判的地方,他所遇见的排挤和压制都是不平等社会的写实,所谓的门第观念等级观念让他无法被上层社会接受,殊不知在任何时代想融入一个新的圈子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与维特同时代的人,大多数用自己的方法平静地走完一生,更有少数的精英,怀抱着对创建了文明时代的美好理想而奋斗,而维特,用一种看似悲壮却愚蠢的方法浪费了生命。
绿蒂的丈夫阿尔伯特,他给予妻子的信任,给予朋友的关怀,进退有度,都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处理农民因爱生恨杀人案件上,与维特的情理不分感情用事做对比,阿尔伯特的理智与稳重更让人钦佩,夹在妻子和维特中间小心翼翼的阿尔伯特让人看到了自信、善良与宽容。
维特的自杀,并不能完全归结于爱情的幻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无法融入这个社会,无法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无法和周边的环境和解。失败的爱情成了他走向自我灭亡的导火索。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固然美好,但是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都是凌驾于情感之上的荒唐行为。为爱牺牲之后,没人会说这爱情多么纯真,反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似乎与主人公为爱毁灭的初衷不符。
最近看了一档访谈节目,从过来人那里了解了一些事。每个时代都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如果觉得不够好,那就去改变,不是改变时代就去改变自己,而不是轻言放弃,更不能放弃生命。
诚如书中所言:
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著地去追忆往惜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