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冬和深秋,许是太接近的缘故吧,如一对双生子,不细察并不大容易区分,只是,晨起时发现落叶多了一点点,只是,夜里的风稍稍寒凉了一点点。但这不妨碍我,开始等雪,等雪落时安静的梦,等雪落时幽远的禅悟。等雪的日子,姑且烹陈雪煮茶,邀约风花雪月的诗词。
人生的冬天再谈风花雪月,似已转换了味道,不再浓烈如酒,不再热情似火,淡淡的、悠悠的,像天边高远的流云,像窗外如黛的远山,像手中这杯浮浮沉沉的茶。纵然是“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却终归,“风花雪月,此生长是思忆”。
我所读过的写雪的诗词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雪纷飞中,征人暮年归来,却已无家可依,悲凉之情,无法诉说。
写雪最有气势的应该还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胸怀天下的气度!势在必得的豪迈!
最寂寞的雪景大约是柳宗元的《江雪》,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万籁俱寂,万径无人,连鸟儿都不见一只,何等的深度寂寞。
相对热闹的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陆游的《夜大雪歌》:"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鸣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有形有声,令这雪花似有了绽放的欢喜。
当雪遇到风,就有了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似一幅水墨丹青,廖廖几笔,勾勒出:风雪、柴门、夜归人,意境悠远到令人沉迷。
更有"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名句。雪舞霓裳,美轮美奂。
更美的,是雪遇见了梅,如千万人里一眼认出是他,那个"Mr Right”,何止是清欢。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既无王安石笔下“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也不复陆游吟诵“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叹息,洋溢着欢喜、预示着希望,写出了雪的圣洁、梅的高洁,令人敬重传颂。
等雪,等梅,等雪的柔软温暖冬的坚硬,等雪的风姿覆盖冬的萧瑟,等梅的芳香沉醉入梦,等梅的烂漫预告春天的到来。忆起那首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醅酒还未喝到,已沉醉,在诗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