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 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即”光伏效应” 。
1876 年亚当斯等在金属和硒片上发现固态光伏效应。
1883 年制成第一个“硒光电池”, 用作敏感器件。
1930 年肖特基提出 CuZO 势垒的‘光伏效应”理论.同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电池’ ,使太阳能变成电能。
1931 年布鲁诺将铜化合物和硒银电极浸入电解液,在阳光下启动了一个电动机。
1932 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第一块‘’硫化锅”太阳电池。
1941 年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4 年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太阳电池.效率为 6%。同年,韦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稼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第一块薄膜太阳电池。
1955 年吉尼和罗非斯基进行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优化设计。同年,第一个光电航标灯问世,美国 RCA研究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1957 年硅太阳电池效率达8%。
1958 年太阳电池首次在空间应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电池。
1959 年第一个多晶硅太阳电池问世,效率达5%。
1960 年硅太阳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远行。
1962 年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13%。
1969 年薄膜硫化镉太阳电池效率达8%。
1972 年罗非斯基研制出紫光电池.效率达16% 。同年,美国宇航公司背场电池问世。
1974 年日本推出光伏发电的“阳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