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道”的基本内涵
2、感悟《道德经》的智慧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诵读《道德经》理解道德内涵和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产于中国本土的一个宗教是什么教吗?
学生答……道教
老师问:那么道教的创始人又是谁呢?
学生答……老子
老师问:那么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文化财富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老子及他的《道德经》,初步了解道的内涵。跟随老子探寻天地的来源,万物的奥妙,社会治理之正道,人生成长之真谛。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课件展示老子简介
老子:公元前571至公元前471,姓李名耳,字聃,谥号伯阳。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读原文,学生齐读译文(5分钟)
2、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
3、学生齐读两遍原文(10分钟)
四、解读原文
《道》是《道德经》一书的核心概念,那么什么是“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其中的三个章节,第1章、第14章、第25章。借助注释理解章节的意思,理解“道”的基本内涵。
(一)学习第一章:
1、学生齐读第一章结合课文注释和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道”的定义。
2、学生分组讨论:此一张老子开宗阴义提出的“道”,他是如何描述“道”的呢?
明确:(1)“道”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清楚的,他不是一般的“道”,(2)“道”不可像一般的事物可以去命名,只能勉强给它命名为“道”。(3)它的形态可以是“无”,也可以是“有”。“有”和“元”其实是一体。“道”非常玄妙。
老师解释:“道”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指事物的本源,事物的规律,事物运动的原理。道即自然,万事万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宿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清风无人扇而自动,河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心脏无人鼓而自跳。所以“道”是万物的终极真理。
3、学生背诵
(二)学习第14章
1、齐读本章,结合课下注释和翻译理解本章内容。
2、指名学生说出“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的意思。
3、提问:老子在本章中讲述的是“道”的特性,那么“道”有哪些特性呢?(学生思考、讨论、总结)
学生明确:(1)“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2)道不明不暗,无形无影,无头无序,(3)“道”没有具体的形状和形象,可以叫他“惚愰”。
4、提问:老子的道这么难以理解和把握,那么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
老师讲解:道无形无声无情。我们虽然触摸不到他,但并不等于它不存在。它是万物生长和发展的根源,他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是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大无小,无所不包,亘古不变。寻道而行,就能走向成功。背道而行必然走向毁灭。
三学习第25章,理解“道”的含义
(1)学生齐读第25章,结合课下注释和翻译理解本章内容。了解“道”的涵义。
(2)提问:这个章节里讲了“道”的几个方面特点?
明确:“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先于天地的物质的存在。)
(2)、“寂兮廖兮,独立不该,可以为天下母。”
(道的特点是:寂静又空虚,独立而永恒存在。道生万物,万物在不断变化,道却永恒不变。)
(3)“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广大无边,运行不息,伸展遥远,周而复始,道是无限。)
故道大,天大,王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切以道为法则,道的法则是纯任自然,它虽生养万物,却不主宰万物,任万物自然运化。)
老师讲解:在这一章中,老子讲到了道的力量之强大,他不依靠外力而具有绝对性,能使万物不停的循环。同时在本章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道弟一,人第二,地第三,人第四。这个排列人是最后一位,似乎不重要,但我们与天主教、基督教与佛教相比较,它们经典中天地之间有一个真主,基督、佛祖存在,世俗中的人要匍匐倒地叩拜他们。人在神面前是软弱的,需要请求神灵赐福,与他们相比较,我们的老祖先让我们堂堂正正在天地之间站立着。我们不依靠虚无缥缈的神灵,我们永远依靠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是多么的富有智慧呀!
五、提问思考:从以上章节看,同学们认为“道”是什么呢?
2、本章中老子为“道”提出了哪些观点呢?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道”的定义、特性和作用,知道了“道”是“自然变化规律”的意思。“道法自然”也要遵循道的法则,也应该依照自然规律去办事,才能做到天人合一,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在老子眼里,“道”既是宇宙的本源,也是人类做人处事应该遵循的规则。
课后作业:背诵所学章节
板书设计: 道法自然
道
到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