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朋友这两个字对于我的涵义总在不停变化,从懵懂到成熟,这个涵义的变化也是我人生成长的写照。
小的时候,朋友是玩伴,是窗外喊我下楼那个稚嫩的声音。友谊是我的玩具给你玩。
等上了学,朋友是同党,是我们为彼此保守的秘密,我知道你暗恋的女孩,你知道我偷偷的模仿家长签字。友谊是公平交换,我只选择信任你,你也不能背叛我。
上了大学,朋友是伙伴,是我们共同的经历,一起打球、一起上自习、一起通宵、一起逃课、一起参加社团。友谊是你我相互陪伴,与利益无关,可一旦距离拉开了,也就变成了手机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一个过年短信和一个回忆了。
刚上班的时候朋友是同盟,是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的时候抱团取暖的一种选择。初入职场,卑微的我总想跟任何人做朋友,别人伸出的橄榄枝就像救命稻草,恨不得狠狠抓住。友谊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自己懵懂、任人打扮。
工作时间长了朋友变成了圈子,生活在多个圈子的是非之中,身不由己又乐在其中。这时候友谊躲起来了,利益盛装出席。
慢慢的厌倦了,也迷茫了。站在三十岁回头看看,朋友到底是什么。回到最初的定义,新华词典的释义就是朋友是志同道合的人。按照我现在的理解,朋友应该给予彼此温暖和慰藉,更应彼此鼓励,引导心智共同成长。我说的话你能听懂,你说的话我能听得懂,我觉得是对于朋友的基本要求。
三十岁后应该怎么做朋友,我突然想到一句话“给予别人就像你希望别人给予你那样”,我真诚的分享,只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变的优秀的路上一起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