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找了个时间和团队的小伙伴聊了会天,感觉非常的好。在我眼中,他们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与特质。
周君终于开始了自我学习的行动,对于他来说是个好的开始,毕竟愿意去开始积累自己。虽然在实际分享中发现学的不深,并没有认真的看完,这点比较可惜,希望以后能行动的更好。
比起“浅尝辄止的看”来说 深入研究并总结成心得,后来更为实在。
晚上我们就“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和 “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困惑” 进行了交流,回头发现当年我稚嫩的时候还不如他们。
在谈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出现让实体经济下滑,有人觉得如果大家多些出门的机会或许能带动更多的消费。当然,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理解,可能还不成熟或许是佐证了某篇文章的观点,但正是这样思考才能逐渐形成对事物完整的思考的习惯,有了疑问才能有更好的思辨。
在会议室里,座上有卿客,往来无白丁,拍案而起,蹙眉屏息,讯息四溅,眉飞色舞。
在我看来: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它对世界最大的改变来自于对“信息”的传播规律和效率的本质改变。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基于此逐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形态。但它代替不了实体任何一个行业能供给人们所需的物质材料。
它的出现也扩大了产业扩张的速度,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竞争,因为需要直面的竞争对手没有地域的限制。
另外,不管人们出门与否需求和欲望始终存在,想喝汽水不管在街上还是家,她的消费始终会存在,只是购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就像所有事物都会有其正反两面,需要客观的看待它,更何况它算是一个新事物。
人们聊天总是很奇怪,经常会从上个话题中抽取出一个新的方向作为谈资:基于现在的懒人经济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家不约而同的怀念起小时候那般的美好,感觉在那个年代才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走街串巷好愉快。
大家唾沫横飞举例论证和自我倾诉,后来我们得出:归根结底是人们在对自己现状不满时,更容易产生对现状的厌恶而向往其他生活。
人生如果有AB两面,此刻的他们更愿意直接从A面跳到B面,即使不知道跳转后是否依旧不如意。这让我想起了,人生的修行其实就是修炼自己,外界环境只是一个阶辅音而已。
就算让你拥有了1000万,能保证不去和2000万的人比较?
分析来,吐槽去结论是:让你去了B面就能保证拥有你所期盼的生活和开心么?
对于无法预期的状态,不如抓紧现在的选择努力奋斗,做更优秀的自己来达到想过的生活。
临近结束时,阮君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其实吐槽没多大意义,生活始终是要继续,重点在于这个过程让人很享受,这就是它的价值。
但其实,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很多的困惑,很多时候在聊天过程中并不能获取标准答案,但总能获取些感同身受,留给自己去思考和尝试就够了。
在这个时候其实鸡汤会比较接地气。例如:你现在这个状态还能怎么办? 那就让自己做个积极的人,奋勇向前呗。瞧,多鸡汤,但并不腻人,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你也只能如此。
做事如做人,在年轻的时候参悟的并不透,随着经历过人与事后,越发领悟通透,工作本来就是生活组成部分。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它,用什么思路解决难题,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旁人都能从中一目了然。当然,基本你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成长最为核心是: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结果决定你是否有资格拥有自己想要的。
你用什么态度对待事情,它就会给你一个什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