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一直是我憧憬的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实它很早已经入驻我的行走清单。
两个月前,在镇中家长群里读到一朵的文章,钦佩她是位智慧妈妈,培养出被北大提前招录的儿子。带着对她智慧的好奇,进入群里,随后在群里听到周梵答疑课程的分享,提到12月份游学活动,于是心血来潮起心动念,在老公的鼓励下决定跟随前往。参加游学团或许会有自由行或者普通旅游团完全不同的体验吧。途中可以听周梵的精彩分享;体验一个人出行的感受――这是我对这次游学的两个期待,也是一次自我突破――第一次,一个人,跟随完全陌生的一群人去到遥远的异国他乡。遇见陌生的你们,发现未知的自己。
出行前闺蜜问我是不是心里早就长草了?我觉察自己,发现并没有太多兴奋,也没有一个人的恐惧与担忧,只有平静和懒惰,没有像往常一样做攻略。仿佛本能地知道,这次行走,只是一次突破自己的体验,将是一次奇妙的探究与思索,带着对人类文明的仰慕与倾赞,对异域他国的怀想与感悟……
第一天两个地陪导游操着浓郁阿拉伯腔的普通话说他们对中国的喜欢,我并不完全相信,却也高兴,又隐约骄傲。事实上,每一次踏出国门,都会深刻体会到“国家的意义”,体会到“中国”两个字放于“世界”的轻重。
【木乃伊的执念】
国家博物馆里导游阿德详细地给我们讲了关于木乃伊,关于人形馆的各种装饰起源发展。内心深深地震撼埃及人强大的精神信仰,及对永生的祈望。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个沙漠中的古老民族再一次让我深感这句话的强大智慧。人类来到地球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接受自然赋予我们的任何礼物,并感知和创造了新的世界。我非常认同这样一种说法,埃及人的重生的观念源自这里的沙漠环境,和对太阳神之子的信仰。而这样的环境完善了他们重生的观念体系。
复活的灵感来自古老的埃及人在观察季节流转的过程中,获得了灵感——生命可以超越死亡。因为随着四季变化,万物凋零的萧瑟大地在春来时又会生机勃勃,鸟语花香。他们相信人类也可以在四季轮回中得以重生。草草埋葬在沙漠边缘的穷人尸体,不容易腐坏,因为沙子吸干了身体的水分,细菌失去了滋长的条件,尸体变成了天然的木乃伊。加之,埃及的气候干旱少雨,尸体保存至今仍完好无损。这一发现恰好迎合了埃及人的信仰。他们相信,肉体的完整是死者重生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信念激励他们发明出一套人工的方法来保存尸体。对肉体的重视决不意味着他们缺乏灵魂的观念。埃及人相信,每个人由几组重要的物质和精神元素组成,若是他(她)想获得重生,每组要素都要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除了肉体,灵魂借助仪式与符咒可以保留下来。一想到肉体复活的欢乐,人们就无法遏制地渴望肉体能够妥善保存。当埃及人发现把死者埋葬在湿润的沙地上,尸体会腐烂时,他们意识到给尸体脱水的重要性。对于富人而言,希望有个舒适永久的归宿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们希望借助人工手段保存尸体,让它得到恰如其分的安置。这样,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肉体的残缺而错过永垂不朽的机会。天然木乃伊在早王朝以及金字塔时期,人们认为只有法老才能够获得永生。法老过世时,隐藏在身体中的荷鲁斯就会回到奥西里斯的身边。金字塔是与法老的尊贵身份相符合的最后归宿,到了新王国时代,人们的生死观念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这或者是因为早王朝的崩溃粉碎了人们对王权的绝对信任。从此,任何人都可以祈求获得永恒的生命。但对普通百姓而言,新的信念仅仅是一种精神慰藉,由于贫穷,他们只能重复着原来的丧葬方式。
到达金字塔未来得及感受7000年的古文明,却被埃及小伙儿吓了半死。几乎是不由分说抢过我的丝巾,嘴里说着阿拉伯,阿拉伯,比划着要给我围头巾,我想到了导游语重心长地提醒,下了车自己慢了一步,伙伴们都不见了,这下想逃也逃不脱了,硬着头皮让他围了阿拉伯包头巾。又木偶一样的地被他指点着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紧接着要小费的手势来了,最终付了5美金,赶紧跑回大巴车里。
回国后表姐问我到了金字塔跟前有什么感受?我说:惊慌和恐惧,完全被突发情况影响了心情。金字塔景区需要规范管理,杜绝这样恐怖的索要小费行为。
【食物的力量:埃及大饼】
埃及大饼就像中国北方人爱吃的烙饼和馒头一样,既普通又普遍,是埃及人的当家主食。在埃及,无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高档酒店餐厅或者海鲜馆,大饼沾酱都是头一道食品。漫步在开罗城里那些喧闹的大街小巷,1个大饼,就能让你尝出浓浓的阿拉伯风情。
大饼是埃及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埃及大饼的品种很多,有的大如蒲扇,有的小如碗口,最常见的一种只有一个巴掌大。
动荡时期,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埃及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讨饭的人,因为1个埃镑可以买到20张大饼,足够一家人一天的吃食。人们都能保证基本的温饱水平。埃及能够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埃及大饼绝对是“功不可没”!
在开罗街头,叫卖和运送大饼可以算得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个社区都有许多出售大饼的铺面和摊位。在一扇看似“门板”的木架下支起一个纸箱或是其它什么东西,把烤好的大饼往上面一堆,就可以叫卖了。还有的商贩只是在街边随地铺上一块塑料布或是几张报纸,然后放上小山似的一堆大饼,顾客就可以随意挑选了街道上尘土飞扬、汽车尾气超标,堆放在街头的大饼上面落着许多灰尘。顾客在大饼堆里随意挑选着,小贩们刚刚数过钱币的手又抓起了大饼……那情景就仿佛我们国内的人在街头买菜。埃及的肝炎发病率居高不下,据说与人们买卖大饼过程中不卫生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埃及大饼从品质上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白大饼,它是在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国非常流行的大饼。这种大饼是用富强粉制成的,一般只在高档超市里出售,顾客也多是外国人。四五张一包的大饼可卖到3.5个埃镑。
第二种是私家店铺里烤制的大饼。这种大饼往往在普通面粉里添加了燕麦粉、大麦粉等。第三种就是正宗的埃及大饼了。这种饼在埃及非常普遍,有人戏称为“黑大饼”。因为这种大饼是用按比例配制成的混合面制成的,颜色比富强粉要黑一些。埃及政府给予高额财政补贴并指定厂家专门生产和销售这种大饼,政府锁定销售价格,严禁厂家提价出售。
埃及大饼多是沿街叫卖,席地而售。无论是身着西装或传统阿拉伯长袍的埃及人,还是长衣短打的埃及寻常百姓,都对大饼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红海】
离开开罗,沿着沙漠公路一路向南,目的地红海度假村。一路上几乎见不到几辆过往的车辆,左边是时隐时现湛蓝的红海,右边是连绵起伏的石头山,中间是沙漠和公路。同行团友有的感慨:为什么这么近的水滋润不了身边这么近的沙漠?有的感叹红海分明这么蓝,为什么叫红海而不是蓝海呢?因啥得名?
红海之名是直接由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虽然红海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呈红色,但是偶尔会季节性地出现大片红色。另外一些该名称的可能来源是:附近的红色山脉;一个名称为红色的本地种族;红地的海(古埃及称沙漠为红地)等。
此名称的来源,解释甚多。其一是用海水的颜色来解释红海的名字。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中黄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其二是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而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触摸撒哈拉的沙】
踏上撒哈拉,便会想起一个人~~三毛,想起她美丽的情话:世上本没有沙漠,每当我想你一次,天上便飘落一粒沙,于是便有了撒哈拉。遥想一下四十多年前三毛荷西在西撒哈拉的生活……因为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一切文明的雕饰,在烈日风吹下,都会还原为赤裸裸的沙粒。
【古城卢克索】
离开红海度假村,驱车5小时,继续向南,到达了埃及中部古城卢克索。
卡纳克神庙――古埃及最大的神庙
始建于公元前1870年,距今3900年历史,是埃及法老献给太阳神阿蒙和自然神、月亮神的庙宇。后经历代法老的不断修建,形成了一个长1.5千米、宽0.8千米的庞大 建筑群。
走进神庙,欣赏图腾,似乎连接到古老文明的智慧,一个神奇而坚定的信念跳进脑海,带着兴奋,(ღ˘⌣˘ღ)快速来到金龟子雕像跟前,绕着雕像走了几圈,边走边在心里默念,对的,一定会的,一定会的!我愿意相信这灵光一闪,我坚信冥冥之中自有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