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后果是最后一个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会了考虑后果就能学会评价他们的方法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养成在行动之前考虑后果的习惯,这不就是“三思而后行”吗?这一习惯说实话,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的确,这最后一步才使“我能解决问题”法对孩子的现在以及以后的成长具有重大的价值。
一、因果思考的前提
考虑后果,通俗来说就是让孩子做因果思考,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思考如果采用了某个办法,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因此,孩子必须要知道事情是按照某种顺序发生的,他们才能明白后果的意义。三个方法来帮助复习顺序:
1.之前/之后的字词游戏。
2.故事接龙。
3.如果……,可能会发生什么。
二、因果思考的步骤
1.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像往常那样引导孩子提出多种解决办法;
3.在遇到有助于询问出后果的解决办法时,停下来。(通常“打”、“抢”或者“告诉某人”都可以探究后果)
4.把这个解决办法写在纸的左边;
5.宣布你要编另一个关于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的故事。要求孩子们做出多个不同的回答。
6.把每个回答都列在纸的右边,在解决办法和每个回答之间画一条线。
三、有用的提示(括号里是话术)
1.鼓励孩子说出后果;(不暗示孩子的第一个回答是错误的,要说:那是可能会发生的一件事情,现在这个游戏是要想很多如果……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2.继续引导孩子说出更多的后果;(……可能会说什么?或者做什么?)
3.处理连锁反应;(连锁反应不能算作第二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提示孩子重新想。)
4.处理意思不明或看似无关的回答。
5.对“什么事也不会发生”或“我不知道”的回应;(鼓励用假设和虚构来继续游戏。)
6.处理意思相同的解决办法;
7.处理不合意的解决办法。
在进行一系列对话游戏、玩偶游戏的过程中,这些提示显然能大大提高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我能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效率。
四、总结
完整的“我能解决问题”方法分四个部分,能够帮助孩子:
1.明确问题所在;(很多时候当孩子犯错时,孩子可能还不清楚自己哪里做错了,家长就一顿批评教育讲道理,其实这第一步都没明确,大人的所有口舌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废话。)
2.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认识到自己怎么了,这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去客观反省整个事情的始终。)
3.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情商高,应该就是能在问题出现后快去转动头脑去思考对策吧!)
4.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只有能考虑后果才能最终选择最合理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今天在早教课上女儿因为与小朋友抢着抓泡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她气愤地从后面抱住了弟弟,然后一起摔倒。晚上临睡前我们做了个复盘对话。
妈妈:今天在幼儿园,你和Sam 弟弟玩泡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关切地问)
女儿:我把他推倒了。(沉默了会才回答)
妈妈:你当时为什么要推他呢?(语气平静地)
女儿:因为他抓我的泡泡
妈妈:哦,你是说他在前面抓了你想要去抓的泡泡,他挡住你,泡泡被弟弟抓了,你就抓不到,对吗?(我帮她复述清楚点。)
女儿:嗯!
妈妈:你把弟弟推倒了,你觉得弟弟会有什么感受?
女儿:(沉默)(可能还是太小了点,还不能考虑他人的感受。)
妈妈:他会生气的,或者摔疼了哭的。对不对?
女儿:每个人都会生气的!(她突然想起我之前给她说的情绪认知。)
妈妈:是呀!你记不记得上一次弟弟抢了你的玩具,你怎么了?是不是好生气,气得尖叫,后来伤心了,就跑到妈妈跟前哭了要妈妈抱抱。
女儿:是——
妈妈:是的,所以你推了弟弟,弟弟也会生气或者伤心的。
女儿:妈妈抱!(沉默,然后突然抱住我的脖子)
妈妈:好,妈妈抱。咦,你把弟弟推倒后,妈妈把他扶起来,然后对他说对不起,弟弟好乖,都没有哭。然后他的妈妈也抱了他。是不是?
女儿:我们又玩泡泡了。
妈妈:嗯,老师又吹了泡泡,Sam 妈妈还喊你去抓,是不是?建议你们轮流玩。
女儿:不要轮流!(她有些抗拒轮流玩这个建议,但是当时并没有反抗。)
妈妈:对呀,轮到你抓泡泡了,弟弟就站在他的妈妈身边不动,等着你抓完,然后老师又吹了泡泡,他才去抓,而你就在妈妈身边,妈妈让你也等着,是不是?这就是轮流玩啊!就像你个米娅玩滑滑梯一样,你先滑下来了,米娅跟着你滑,你又跟着米娅后面,都是等别人滑下去了你才可以滑,如果大家都一起争着抢着,就会摔倒了吧?
女儿:我不要说这个故事了。
妈妈:好!
女儿还小,她正在体验初步社交带给她的挑战,我愿意等待,她不想谈了,我便立即收住,再次抱抱她,告诉她,无论如何妈妈都爱你,永远爱你。给她讲了别的故事,唱了晚安歌,很快她就睡了。
我觉得她反感轮流玩,可能她还是不服气,或者还不能认清是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当时他们俩一起摔倒在地,我马上轻轻将弟弟扶起来并道歉,我没有立即训她,也没有立即去拉她起来,因为我知道当着老师还有同学们以及同学妈妈们的面,只要我说任何一句话,她都可能认为我在批评她,所以我只冷静地看着她,摇了摇头。她意识到出状况了,躺在地上不起来,皱着眉头看着我,又过了几秒钟,她看着弟弟的妈妈抱着弟弟在安慰他。我蹲下去,小声问她:“你需要妈妈抱一下吗?”她马上一咕噜爬起来,抱住了我。我小声在她耳边说:“好,妈妈都知道了。你没抓到泡泡着急了,是不是,但是不能推Sam ,他是小弟弟,你是姐姐要照顾和保护弟弟。我们再去道个歉,好吗?你自己跟他说Sorry 。”她抱着我的脖子不愿意,我想她还没准备好,便没有强求她。后来老师继续吹泡泡,Sam 妈妈叫她去抓,让他们轮流玩,他们在两个妈妈的协助下,轮流玩着抓泡泡。有时候当Sam 在玩时她也想过去抓,我拉住她,该弟弟了,等一下才是你的。她也没有抗拒,听从我的意思。或许之前我们跟大姐姐玩得时候比较多,她习惯别照顾,而不知道在弟弟面前她也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她可能今天才真正明白“轮流”这个概念,并接受这个玩法。“我能解决问题”方法对于两岁半的她来说,可能还不太适合,更不能去要求她全部明白,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不断跟她去做字词游戏,玩偶游戏,不断地去复盘,相信她也会有一天像书里的孩子们一样,有一个令人欣慰的成长。
(与米娅小姐姐手拉手进活动室的背影,好有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