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境界,乃至佛教一切法门的境界,都是在超越对立的境况,进入绝对的真实。这绝对的真实就是使自己的心性进入光明的、和谐的、圆融的、无分别的世界。由于超越对立,进入绝对,使修行的人可以无执、任运、无碍自在、本来无一物,甚至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坐禅经验的人都应知道,禅不是死,不是枯,不是无,而是自在,也就是赵州禅师说的“能纵能夺,能杀能活”,是药山惟俨禅师说的“在思量个不可思量的”。
凡可以思量的,它不是自由;凡有断灭的,它不是自由;凡有所住的(即使住的是枯木寒岩),也不是自由!
有许多修行者要到深山古洞去才能轻安自在,一走入了人间,就心生散乱,这算什么自由呢?
那么,何处才是自由安居的道场呢?它不在没有人迹的山上,不在晨钟暮鼓的寺院,而是在心。心能自由,则无处不在,无处不安,那么坐在什么地方又有什么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