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想做一个这样的小孩——
“今天作业没写好,八道题错了三道”——我
“没关系啊,还有五道是对的嘛,再说,谁会不犯错呢?”——妈妈
但是,这只是我的幻想。
我的妈妈永远,从来,都没有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那些漫长的成长岁月里,一次也没有过。
所以,我特别想找一个人,当我把饭烧糊了,菜搁了两遍盐,汽车开回家忘了去加油的时候,那个人会对我说,
“没关系啊,你也做了不少事情啊,再说,谁能不犯错呢?”
02
我想做一个这样的小孩——
“今天我特别想吃冰激凌,香草味的”——我
“好啊,我们一起去买吧!”——妈妈
但是,这只是我的幻想,
每一次,我说想吃冰激凌,我的妈妈都那么焦虑。
冰激凌本来是一个令我快乐的词,
但是却是一个令我妈妈很不快乐的词。
“还冰激凌呢?上次你吃了一个冰激凌你就咳嗽了半个月,你还敢吃?
你是哪根筋不对?
你生病你知道妈妈照顾你多累吗?
你生病你又要请假成绩会掉队你知道吗?”——妈妈
所以,现在我对冰激凌的感情,也变得复杂了。
我特别想找一个人,冬天的时候,带我去吃冰激凌,
就算我会咳嗽,但是这不会令那个人焦虑,不会让他生我的气,
我们都觉得,人没必要活得那么精密。
03
我想做一个这样的小孩——
“妈妈,我想买隔壁哥哥的那种书包”——我
“你真的特别喜欢吗?”——妈妈
“是啊,特别喜欢,那个花纹超酷的!”——我
“嗯,妈妈也觉得那个书包不错,但是这个月的钱按计划都有要用的地方了,妈妈存钱给你买吧,咱们在你年底生日的时候,就可以当做礼物送给你,好吗?”——妈妈
但是,很多人小时候,对父母表达我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我也想要的时候,
勾起的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的焦虑和羞耻感,
买东西是要花钱的,孩子只是“单纯的看到了好看的东西想要”,
而父母却难以承受孩子的想要和自己能力之间的差异,
难以承受随之而来的“我不够有钱有本事”的羞耻感,觉得自己很差劲的“失败感”。
这种难以承受的羞耻心和失败感,幻化成“愤怒”,对自己的,对命运的,对他人的,最后全部变成了对孩子的指责和攻击。
所以很多人在童年时说想要某个东西,得到的回应是这样的:
“你就知道吃!吃吃吃!”
“买买买,你以为家里有座金山吗?”
“败家玩意!”
“你考试考了几分?还敢要东西?”
父母通过这种方式,无意识地将羞耻感,也传递到了孩子的身上。
孩子会觉得,我有愿望,是不应该的,是羞耻的,我是配不上我的愿望的。
所以,我们都在找着这样一种关系,这样一个人,我可以在那个人面前“任性”地表达我的愿望。
可能我会买一件不合时宜的贵重的东西,
他不会指责我,太过分,
他不会说,你配不上这件东西,
至少,我可以在那个人面前去坦然地表达,“我想要”。
04
我想做一个这样的小孩,被接纳、被看见;
我想做一个这样的小孩,可以在某个人面前觉得安全,于是大胆地说出我的愿望和要求;
我想做一个这样的小孩,可以任性,可以真实、可以失败、可以不优秀、可以保持自己的节奏。
没有完美的父母,没有完美的童年,也没有完美的成年人。
因为有创伤,所以有固着。
我们都有一部分固着在了童年创伤的某一刻,
始终等待着被满足。
所以,从来就没有彻底地“成长”,可以成长到让那个心中的小孩不再渴求。
每个人心里都仍然有个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