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内容,惟此篇最佳!因通篇皆优,故不摘引、不截图,直接放链接。
搜狐:重度脑瘫儿考进哈佛大学,靠的竟是妈妈这句话(你也常说)
下附一篇管理學通俗講義之節選
【 案例:没有经过艰苦训练的士兵没有战斗力 】
公元前326年的一天,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 与印度王波鲁德军队发生交战。
双方兵力战备如下:马其顿军队:士兵13000名,其中骑兵2000名。印度军队:士兵35000名,其中骑兵6700名,战车500辆,战象200头。
战斗结局:印度王波鲁被俘,死亡23000人。
失败原因:在出征前对部下缺乏艰苦、严格而长期的训练。
点评:
企业不对员工培训,一般情况下也许可以正常运转,但当遇到竞争对手的拼命厮杀时,各种致命的问题就会不断暴露出来,这时再来抱怨员工素质不高就为时已晚。
家长如不对孩子进行训练,待危机变故袭来,长幼将因猝不及防而分崩离析。
① 培训是为了胜任
在目前的中国,人才的职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很难直接寻找到最适合企业的员工,其替代方案就是,接受有潜力的人进入企业,提供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
② 制造产品先制造人
如果一个企业天天只盯着一个有形产品,只看财务报表的数字,而忽视对人教育和感化,忽视对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忽视人性方面上的东西,那么企业永远是长远不了的。”
③ 不教而战谓之杀
《孙子兵法》说:不教而战谓之杀!
叶剑英元帅: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国之安危者莫要于兵,武备足则天下安。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于民众之中。→→→ 教育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于学子/娃娃之中。
回顾这些年来走过的路,很多时候,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把下属给“杀”掉了。
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对招来的新兵,要培训,以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提高竞争力;对老兵,要不间断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竞争力。只有这样,他们在残酷的商战中,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④ 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员工没有生产力
汉文帝说:『 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 意思是:善导百姓是官员的职责,官员没去做这件事,却动辄说百姓有问题,用一大堆条条框框来定罪百姓,这怎么可以呢?
汉文帝所说的那些官员的简单粗暴做法,跟今天很多企业岂不是很像?不告诉员工如何做,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却要求员工有卓越业绩,动辄以扣奖金为威胁,岂不缪哉?
⑤ 没有经过训练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没有经过开发的大脑是人生最大的浪费,没有经过训练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没经过培训的员工可能会造成以下问题:
① 服务及技术作业不熟练让顾客对本公司失去信心;
② 态度不对造成跟顾客的争执,使顾客不愿意与我们继续交往;
③ 应对技巧不对造成对顾客讲错话,使本来不是问题的疑问更有疑问,顾客抱怨除了金钱上的损失外,安抚的过程造成人员的处理成本更高;
④ 遇到紧急状况不会处理或处理的速度不够快,错失处理的最佳时机,处理成本的提升也造成公司的利润降低,员工处理不好也会丧失自信,容易引起离职的问题;
⑤ 老顾客的不满意容易造成顾客的忠诚度降低;
⑥ 员工没有学习方向,容易使优异的人才流失等。
⑥ 你不正向培训员工,员工就会被负向因素占领
员工如果不被正向的、积极的力量充满,就可能会被抱怨、消极、牢骚所占据,或是被同事们的牢骚或闲言碎语所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引导员工,让他们拥有正向积极的心态,再配备上熟练的技能,这样公司才能无敌于市场。
未来成功的企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吸引更有竞争力、更富创造性的管理人员;一个就是把办公室与教室联在一起。
企业对培训的误区
① 认为培训花钱不讨好,是替别人做嫁衣,员工学好了,学精了,他们会跳槽。
惠普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之———第一任总经理 威廉•休立特[W. Hewlett]在员工培训进修方面制定了一条政策:「 对员工自愿业余进修深造,无论攻读什么和什么学位,需要多长时间,公司一律全额资助;而且学成后去留自便,不必负担任何偿还或强制留任年限之类的义务。」
在回答人们探寻此政策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怕“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损失时,休立特是这样回答的:“(此政策制定)的逻辑有三:
一是认为员工要想充实提高自己,实现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人不容剥夺的天赋权力,本公司有义务对员工的这个要求予以满足;
二则此独特政策不同于我们对手之处,不在于资助员工深造,这点不少企业也有同样政策。不同处在于学成后不受任何约束,而人们总是喜欢不受约束的,以它(此政策)是我们争取天下英才的有力手段;
三则是员工想走,强留无益,而要走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管理不善,吸引力不足,责在自身,何必设置障碍进行阻拦?”这种豁达开明的管理哲学,显然是惠普公司得以出类拔萃的主要原因。
关于员工成长
1)只有成就员工,才能成就团队、成就公司,进而成就老板;
2)怕员工出风头、居功自傲,那是因为你要么心胸不够,要么你仅仅是利用员工而已;
3)好老板一定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公司最大的投入也应该放在员工身上而不是固定资产、营销等。
不要怕花费过你巨额培训费用的员工有朝一日离你而去,这是人才发展的正常规律。试想,如果你所培育的人才像GE一样,能够成为1/3全球500强巨头的CEO,你的公司将在业界有多么强大!从另一个角度讲,若员工离你而去,你反而首先还是应该自问:我精心培育、重用他(她)了吗?他(她)为什么离我而去?我们首先都会从自身找原因!
② 认为效益好时不须培训,效益差时没钱培训。
效益好,不能确保未来一直好,要有危机感,俗话说,要在晴天的时候修屋顶;
效益差,更需要练好内功。效益差时工作量不大,此时不练等死吗?
海尔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操作工人。海尔的培训原则是“选准母本、清楚目标、找出差距、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③ 认为培训都是HR的事,与直线领导无关。
一个好的领导,首先是一个好的教练。有句话说,“下属跟着领导,不管钱挣的多少,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一定要能够不断的提升,否则,这个领导就是没有良心的。”
培养下属乃是领导者应尽的责任。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下属,把下属培养成才了,绩效提升了,那么团队的绩效也就上来了!另外,自己用的人,要自己去培养。这样,员工才有感恩的心,才懂得忠诚,才更愿意自动自发的去工作。
④ 认为抓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就可以了,而忽视观念和态度的培训。
企业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根本问题是思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花很多时间去培训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是培训各种知识和技能。”(曾仕强)。
培训的实施原则
一、战略性的原则
培训要服务组织战略,拥有长期的目标和系统的规划并形成制度;
二、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原则
培训的内容务必要与实践相结合,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要务实、有效;
三、主动性的原则
要引导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员工的学习意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思想为先原则
要首先注重对员工思想观念等的培训,要有真正打动人心的思想、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才更有可能引起预期的行动;
五、效果评估的原则
培训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提升;
六、效果反馈的原则
培训后要巩固所学,强化应用,并定期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
原载:搜狐:为什么企业需要培训?没经过训练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