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这本书,源于周同学的一段书评,加之我对古色古香的书房书架书签的着迷,在一个打折促销日便买下了它。
魏小河,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八零后写作者,他的身份标签很多,写书评,经营公众号,也发展着自己的线下读书会,而我只是单纯地把他当做一个写作者,一个好的书评人,一个优质的读者。
这是一本书评集,一本关于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去生活的书。阅读,必定是一件孤独的事,只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取悦自己,用一间书房对抗全世界,它就是你一切愁苦的避难所,是所有漂泊着的爱书人的岛屿,在这个岛上,你就是王。
在我生命的最初,看书对我而言是一种惩罚,直到初中,我还只是在为一篇老师布置的记叙文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我接触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是在高一寒假偶然翻开姐姐的书箱,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勾起了我的兴趣,那时朦朦胧胧读不太懂,更别提什么文字鉴赏,只是为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偷偷抹眼泪,但也正是这本书让我克服了阅读恐惧症,让我明白在字与字的组合间,潜藏着无限可能。上大学后有大把的时间泡图书馆,系里也开设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终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爱上这场孤独的修行,虽然迟但也不遗憾,终究还是相遇了。
现在的我什么书都读,社会百科、人物传记、哲学艺术、文学经典,慢慢地阅读便成了一种习惯,在地板上铺一个大大的瑜伽垫,享受独处的时光。是的,读书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特别的变化,可能也没有一份踏实的工作更有前景,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变得更独立、更丰富、更自由,不知不觉中,这些书为我建构了一个世界,以抵抗外部侵蚀的世界。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遇见一本好书,一定要买纸质版的,边看边做上标记,夹上自己喜欢的书签,很庄重的一页一页认真读完,就像完成一种仪式一样,看完了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偶尔拿出来翻翻,那种由书本文字内化为自己思想灵魂的一部分的感觉很美妙。
很喜欢这句话,共勉:读书的意义在于,眼睛到不了的地方,灵魂可以抵达。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