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很久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多久呢,记不清了,应该是很多年。
很多年前,明朝那些事刚开始大火的时候,偶然翻过,当时的感觉只是很有意思,但是朱重八的故事早在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中了解得非常详细,虽说那是野史(或者是小说杜撰),所以对于科普腔调(当时以为)的故事讲述没有太大感冒,果断弃书。
然而现实着实不客气的抽了我的脸多年。明朝那些事一直霸榜图书榜多年,身边朋友多人推荐,我开始怀疑当年的轻率让我错过了一部好书,开始好奇一本仅仅讲述历史无法太出格的书,为何能俘获这么无知的人。
无奈!就像耸立的山峰,它不喊不叫,不卑不亢,静静矗立,只等着有缘人去攀登。我终究还是没有跨过这座山。
开篇仍然是朱元璋,还是因为影视形象太多,对他有些无感。到了朱棣之后,那种探寻历史的感觉开始找到了,虽然细节不是很多,但胜在节奏明快,总有一根若有若无的线牵着你去前行,去探寻:关于姚广孝的生平,关于朱允炆的生死等等。
再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每一个皇帝都有其鲜明的特征,甚至是畸形的特质。围绕着朝堂,围绕着权力,围绕着大义,围绕着信仰,围绕着生死;让我看到了与想象中,特别是与电视剧中一言九鼎的皇帝,昏庸无道的朝堂完全不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立体,那么形象,每个事件、每个决定都并不纯粹单一,而是掺杂了利益、权谋、取舍、制衡等等因素,比权力的游戏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历史的理解,其实是很复杂的。上学读书时的历史课上,要求为考试记住很多的之最,比如最早的原始人,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农牧业,最精美的文物,最繁荣的盛唐,最孔武的大元。在感叹拥有这么多最之余,私下不解为什么繁荣没有延续,反倒被没有历史的美帝国主义全面压制。甚至看到有历史学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考证某种花纹、服饰,觉得实在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财,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
后来的野史小说着实吸引了一把眼球。什么杨贵妃的假死,隋炀帝的奢靡,西厂太监的阴损,豹房的荒淫,都激发了心理的偷窥欲和黑暗面。
直到接触了马伯庸的历史悬疑小说,才开始意识到,历史并不仅仅像教科书中的高大刻板,也不仅仅是野史中的猥琐荒谬。其实,历史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勇有谋,有忠有奸,有趣得紧。你得自己去挖掘寻觅其中的故事和乐趣。
历史还如同样板教材,将好事坏事,人际关系,兴衰荣辱,前因后果都明明白白的记录,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要你认真探寻,仔细辨别,都会发现先例和解决方法。
从某种意义来说,明朝那些事,是开了将高大尚的晦涩历史研究引导入茶余酒肆百姓生活的先河。这个意义可能更大。
重新认识历史,重新发掘历史,重新珍惜历史,真正守住我们五千年历史这一宝藏,将那些两三百年历史的国家超越,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