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的是大约两个月前的一次出游,地点是祁门和休宁新安江源头一带,好久没去,时不时会想起那里。
照例走皖南218,行至黟县卢村,用华为手机拍了一张全景照,没有P过,相信基本接近实景。
在网上常看到一些美轮美奂的徽州大片,特别不理解,不知道他们是在夸徽州呢还是在损徽州,别的地方我不熟悉,不好发表意见,但徽州我是熟悉的,为什么要搞得那么艳俗,难道朴实不是一种大美吗?
卢村特别适合站在高处远观,山峦、田野、村落错落有致,又相得益彰,徽派建筑统一完整,几乎看不到一座红顶或蓝顶的仿西式建筑,这种品相的村落在皖南几个县已经不多见了。
镜头拉近些看,省的你以看不清为由说我忽悠你,我这人实诚,讲话留有余地。不要人家一句话怼过来,你无言以对,据实讲清,打哈哈不行。
有的时候就不明白,徽州人的思想怎么就那么顽固,这里面就没有一个异类?想着跳出这个羁绊,我干嘛要随波逐流呢?他们就是这么遵循着固有的生活模式,绝不被你同化,好,算你有种,我就喜欢你的固执。
黟县全县人口仅八万多,是安徽省人口最少的县。
那天我想在县城买个东西,在街上问一个路人:还有没有比这儿更繁华的街道?他说:没有哎,我们黟县可怜哎。我不知道他是真的可怜,还是假装的,皖南人有时候你很难从话里判断他(她)的本意,他们旁敲侧击,顾左右而言他,有着特有的隐忍和狡黠,没有贬损的意思,环境使然。
下图是县城里的小巷子,大体上都是些鞋帽、蔬菜之类的基本生活用品,少有绚烂和玄乎的东西。
我只是觉得他们不可怜,你可怜什么呢?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寻着自己的节奏,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安逸和踏实的,可别说我饱汉不知饿汉饥。
走到新安江上游在祁门县凫峰镇余源村附近大转弯处,到河边看了看,长时间没下雨,水量比春夏季节小很多。
间隙,还和余源村的村委会主任聊了一会儿,他叫我进办公室喝茶,这一带的茶叶也是有名的。
这里是休宁与祁门交界处,茗洲村附近。
又见流口镇。有木有一种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的感觉?
和几年前一样,镇上还是那么安安静静的,只是比以前干净了。我就喜欢这种一成不变,过了这村还是那个店,还是那几张油乎乎的桌子,还是那碗热腾腾的香干肉丝面,那是故乡的气息,不用言语也能心领神会,此时此刻,请不要跟我谈论什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像现在这样就很好。
这是以前的所谓流口镇车站,等着拆迁了。这里什么都小几个尺码。
休宁鹤城乡附近的新安江。这儿附近是新安江源头核心区,大概也是皖南为数不多的几块处女地。
新安江正源发源于婺休边界的鄣公山主峰六股尖,海拔1629.8米,被云雾遮挡,有些模糊。
鹤城乡政府,很偏僻的小乡,不知道在这儿工作是什么赶脚,既然为人民服务,耐不住寂寞可不行。
鹤城乡的鄣源村,公元1071年(宋熙宁辛亥年)建村,由方氏聚族而居,徽州韵味保存尚好,据说,这个村历史上考取过16位进士,进士是个什么学历,不太清楚,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级状元之类的,十六个进士,也不简单。照片中的这位村民给我做了指引。
这座像城门一样的建筑立在村头,边上是村子的水口。
这是方氏祠堂。门口有几个巨大的石墩。
这个花窗是以后修缮的。
下图是休宁县山后乡栈川村(现已归并到溪口镇),紧跟着第二张照片是大概两年前的春天在同一地点拍得,我拍它仅仅是因为那村子因为有了这座老桥而显得很有文化的样子。即便再穷,也没有那种鄙俗气,也能从村子的“仪态”看出它的优雅来。
这张是两年前拍的。
这次路过又在那座桥边流连了一阵,确实,正如我所想的,这桥的名字不仅听上去很有文化,而且,很温暖,它叫乐善桥。
休宁溪口镇阳干村附近的新安江上游率水,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河流,这次路过,见附近有三四处工地,尘土飞扬,河边的板栗树林和草坪已荡然无存,以至于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认错了地儿。看来,黄山人民已经开始痛改前非,知耻而后勇了,美景这玩意终究是不能当饭吃的,怎么办,自我解嘲一下吧。
下面这张是大概三年前同一处拍的,可以对比一下,角度有些许变化,以前可以站脚的那个位置已经被挖掉了。
傍晚时分,到了屯溪,在黎阳老街找了间青旅住下。漫步街头,欣赏黎阳的夜。
黎阳老街是最近几年开辟的,和屯溪老街不是一回事,但相隔很近。两条老街隔着率水,也是由商埠码头形成的街市,有“唐宋之黎阳,明清之屯溪”一说。
走来这一路,都是普通山村,没有什么景点,人少得很,估计别人也不会去这种地方,鬼都能打死人。它是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遗忘了就好,巴不得你们都忘了,唯独我记得。
一个多月没更新简书了,功课拉下太多,三五天后再补一篇村中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