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是感恩节。
感恩节的食品极富传统色彩。每逢感恩节,美国人必有肥嫩的火鸡可吃。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它原是栖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经人们大批饲养,成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达四五十磅。
按照食谱,一只20磅左右的火鸡要烤上4个小时,直到火鸡完全熟烂了。它需要整只烤出,鸡皮烤成深棕色,肚子里还要塞上许多拌好的食物,如碎面包等。烧火鸡的汁,会被用来制成黏稠的肉酱,伴上甜甜的红莓果酱,作为火鸡的调料。
随着美国华裔的增多,也有很多华人用家里的烤箱就能烤出香美的火鸡。先将烤箱预热,烤30分钟之后取出给火鸡翻个身,并将烤盘内的油倒出,再放入烤箱烤30分钟。这时,将已经炒得半熟的糯米饭加上菠萝、火腿、虾干等制成的填料放入火鸡肚子,并给火鸡外表抹上一点蜜糖与腌料的汁,放回烤箱内约30分钟后再翻身抹汁,烤约30分钟即可。
“好吃么?听上去不如荔枝木烧鸡啊。”八哥吃得满嘴都是油,但还拿着个鸡翅膀不放。
“吃法听上去有点像北京烤鸭,但估计还是烧鹅比较好吃。”阿胜刚说完,本少爷就表示十分同意,因为一直觉得烧鹅皮是最好吃的。
现在的国人真幸福,传统的节日会过,国家法定假期会过,国际通用节日也吆喝,就算像“感恩节”这样的纯粹的外国节日,也有一堆商家和文艺青年追捧着。倒是像我们这样的屌丝,说这要找火鸡吃,结果还是来了荷香居吃烧鸡。
感恩节的缘由自然只是跟美国人有关,但高举伦理道德的牌子号召人们懂得去感谢身边一切,也是一件善事。
在粤语里,“感谢”却是分为两个词汇,一个是“多谢”,一个是“唔该”。南唐有句诗“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作者是谁已经忘了,意思大概就是多多感谢。
不过很多新粤语人(包括新学粤语或者新出产的),经常分不清“唔该”要什么时候用。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样本来你自己可以独自完成,但让别人行个方便让你更容易实现的事情,就是“唔该”了,大概意思会是“唔该你做,但请你帮我做”的略说吧。
例如,其实你可以在拥挤的地铁里用蛮力冲出一条通道,但礼貌上你还是要说“唔该借过”。
“太麻烦了,还不如说句英文Thank you就算了。”八哥就是父母移居本地后出生的新粤语人,所以常常国语、粤语乃至英文混在一句话里说。“不对,如果你要让人唔该借过,用Thank you也不可以,应该是excuse me。”阿胜居然也较真了。
不过,生活上真要感谢身边每一个人,貌似却不应该在嘴上多说。茶少爷相信,古语有云的“相敬如宾”,理应是两个人相处的时候互相呵护礼待,却一定不会是像某些电视剧里的日本夫妇那种,“啊,谢谢你帮我准备的饭盒啊。”“不用客气,夫君,这是我应该的,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为这个家庭付出的辛苦工作啊。”……如果这样,就太恶啊。
倒不是说虚伪,也许他们本是真心感激对方,但文化不同,让本少爷有点难以接受。就像Thank you一样,单独来看,这是一句几乎适合任何场合的礼貌用语。但如果用在某个时候某个场景,却可能带来1000000点伤害——
“嗯…I…Love you.”
“哦。Thank you.”
后天是感恩节,你要和谁说声多谢,你又将和哪一个向你表白的人说声“唔该借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