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女儿摇摇入睡是最难的课题。我夫妻俩为此头疼不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今失败,都怨妻没有开好头:摇摇在一岁半以前,几乎没有一天是自己老老实实躺在床上睡的,而都是在妈妈(偶尔是奶奶或者爸爸)的怀抱里睡着的。五百多个日夜,妻怀中的小人儿从七斤二两长到二十多斤,两条手臂累得现在还经常喊疼。
而且,光是抱着,我们的宝宝就肯睡了吗?哪有那么简单呢!按吾家“哄宝宝睡觉执行手册”操作分解步骤,“抱”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晃。谁叫我给宝宝起的名字叫“摇摇”呢?心情好了,允许你坐着晃。心情不好时,对不起,请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低、右手高,以胯为轴,左右轻摆,幅度在30~50度之间,频率在0.8~2赫兹左右。
第三步,拍。可拍部分,肩、背、臀,使用力度,约4.45牛顿,太轻她不干,太重我心疼。
第四步,唱。半岁以前,还可以自由发挥,随你哼唱。半岁以后,开始点歌,唱得重样不可以,顺序不对还不行:“不是这个!”继而哭闹。小人儿当时还叫不上歌曲的名字,爸爸偶尔替了妈妈一次班,连唱七首都不对,小人儿哭得满脸是泪,老爸急得满头是汗!
就这四部曲,一般要持续一个多小时才可以让摇摇入睡,(看官!试想:按每首儿歌持续五分钟计算,你也得会个二十多首才能过关啊!没办法,女儿逼着我们天天向上、多才多艺。)而最惨的一次,妻整整抱、晃、拍、唱了四个小时!
其实,能进入这四交响曲的程序,已经算不错了,你知道摇摇同志在答应上床睡觉之前还有多少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得洗漱吧?光这个就得和摇摇斗争一阵。妻的程序一般是哄、劝、吓、嚷。有效率只在70%左右。
那天,摇摇又不肯洗漱,妈妈又要开始吵,爸爸因势利导:“摇摇,咱们玩‘石头、剪子、布’,谁输了谁去洗脸,好不好?”摇摇点头答应了。她最爱出“布”。这个我们都知道。于是,摇摇出“布”,爸爸出“剪刀”,摇摇输了。爸爸让她去洗脸。小人儿答应了一声“好”,就往洗漱间走。爸爸一边称赞摇摇风格高,愿赌服输,一边得意地朝妈妈笑。妈妈撇撇嘴,好象在说:“算你能。”多么好的一个老狼教女的成功典范哪!
可是,没想到,摇摇走到洗漱间门前突然站住了!她想了想,又走回来,非要和爸爸再来玩“石头、剪子、布”。爸爸有些意外,但还是应承了。摇摇出“布”,爸爸出“剪刀”。摇摇出“布”,爸爸出“剪刀”。摇摇出“布”,爸爸出“剪刀”。摇摇出“布”,爸爸出“剪刀”。如是者三,摇摇不干了,小嘴里哼叽着:“爸爸你出‘石头’,爸爸你出‘石头’!”爸爸一边笑一边抗议:“玩赖,哪有逼着人家出‘石头’的?”可看着摇摇快哭了,爸爸只好投降,违心地出了一把“石头”,被摇摇出的“布”包住了。摇摇得意了:“爸爸,你输了,你去洗脸吧!”爸爸和妈妈大笑,笑完再笑,想想还笑,连刷牙的水都笑喷了。
洗漱之后,还要讲三个故事、做一个游戏。《狼来了》、《三个和尚》、《白雪公主》、《吹牛大王历险记》、《三只小猪》、《拔萝卜》……还好故事每天可以重复,不然我们夫妻俩又要黔什么技穷了。那天奶奶哄摇摇睡觉,看那本故事书那么长,就故意跳过去几页,小人儿立刻发现:“讲错了,重讲!”果然巨目如电,根本不揉沙子!
那天爸爸烦了:“从前乌龟和兔子一起赛跑,兔子不小心撞在树上死了。有个农夫拣到了,就天天在树下等,可再也没有兔子来。他闲着没事,于是就把田里的禾苗全拔高了一节。好了,这就是《龟兔赛跑》、《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的三个故事。讲完了。”这样就过关了吗?门也没有哇!摇摇立场坚定:这个不算,全部重来。
洗漱完了,故事讲完了,游戏做完了,小人儿终于钻到被窝里了。可以梦会周公了吧?哪有那么简单呢!摇摇还要喝奶。喝完奶还要上厕所。上完厕所还要喝水。你还别想偷懒,这些程序即使在进被窝之前通通做完了,她躺到被窝里之后还得重做一遍!我和她妈妈哪天晚上不得被折腾起来三次以上?夏天也就算了,冬天,被窝里多温暖啊,外面多冷啊,真不愿意再爬起来啊,可是,摇摇多任性啊!
唉……夜深了。灯暗了。周公冲我微笑了。本来在哄摇摇睡觉,可不知不觉摇摇就把我哄睡了。不一会,我被小人儿推醒了,她那么明亮的大眼睛还在扑闪扑闪,比窗外的星星还精神!“爸爸爸爸,咱们再讲一个故事吧!”我的神啊,周公救我……终于终于,摇摇睡了。
不知道梦里见到周公、周公给她讲了什么故事,她咯咯地笑出了声。看着她安详地吹着小呼噜,你会觉得累吗?就算累,也值得。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