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6岁的女孩M,与老公结束两地分居后,在家赋闲半年,最近开始重新找工作。此前M为某国际知名奢侈品公司的职员,工作胜任度较好,但对工作谈不上喜欢。M来到咨询室,想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敢于做决定。以下为首次咨询。
在了解了M的基本情况后。。。
我: 你觉得在今天的咨询中发生了什么,才让你在结束时感到是有一些收获的呢?
M: (沉默)嗯,我会有目标,当我有目标的时候,我就会更有动力。不会空虚,不会无所事事。
我: 有目标是一件很好的事。那么,出现了什么迹象,才让你知道自己是有动力的呢?
M: 嗯,做事情会积极尝试不同的方法
我: 还有呢?
M: 享受做事的过程,即使会很累很麻烦。(停顿,犹豫),还有,最后结果也是好的,有成就感的。
我: 你说了三点。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过这样的时刻吗,那时候,发生了什么?
M: (陷入沉思)好像。。。对。。。肯定有那样的时刻。。。(有点沮丧)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呢
我: 最近有那样的时刻吗?
M: (沉思)好吧,最近我一直在做瑜伽,可以算吧
我: 你练瑜伽多久了?
M: 坚持一个月了。。哎,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说不定。。。我知道健身坚持不了,就选了瑜伽。瑜伽做的过程很累,但做完很舒服。
我: 除了明确知道自己不喜欢健身,你是怎么选择做瑜伽的?又是怎么能做到坚持一个月的?要知道,很多人都很快放弃了的
M:唔,就那样就一个月了。
(此后,话题跳过)
过程解析:
我试图通过与M探寻符合咨询目标的成功例外以及这个例外是如何发生的,来让M发现自己是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坚持走下去的。当这个例外被放置在一个长的时间轴上(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候,很多来访者会像M一样“想不起来”,这很正常,一方面人追溯记忆需要一些时间,另一方面如果M善于反思总结,今天可能也不必来到这里。
所以,我改为询问最近,当“做瑜伽”跃然而出,似乎有了一些线索,但至此,我放弃了追问,并没有获得多少有用的信息。事实上,我清楚的知道,理论上来说,一个理想的职业要同时满足价值观、兴趣和能力三个元素,而兴趣的发展也有三步走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个人,都会有个性化的应对方式。M的瑜伽是可以类比职业过程的,比如朋友分享经验建议的、老公推荐的、看了人家瑜伽塑身的美好形象、先只是试试看走一小步没想到越练越来劲的等等。这些都值得探索。我有点着急,细节,还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