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你不是潘金莲,也不是李雪莲》一文被毒药君推送到“今日头条”后,有读者评论:这是“黑范”写的。我是“黑范”?我不是,故找出一篇旧文以证明。)
李玉的旋转溢出了银幕,大约在电影开始30分钟后,我开始晕眩,犹如晕船一样早餐吃下去的各种食物的味道一一泛上来。我以为是个体反应,很想找个人问问是不是也正晕眩着。可是,偌大一个放映厅里就没有几个人,离我最近的那位铁杆影迷也在3排开外。
看过《2次曝光》的第二天,看见网络上有一条新闻说成都某女去看这部电影,终于忍不住中途急急从电影院里冲出去汹涌地呕吐起来。
原来如此。
范冰冰说文艺片的镜头就是要摇晃。人家是电影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里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还多,所以我相信范冰冰说的没错。只是,影迷做了几十年,应该看过不少欧美文艺片吧?为什么让我晕眩的电影都是李玉作品?你不知道要在晕眩状态中看完一部电影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到最后20分钟,我必须手拿塑料袋防止随时发生的呕吐,还要克制住痒痒的脚底板往外去的冲动。难道说,不把观众折腾出生理反应来,就不是李玉想要的那种高端艺术片?
艰难地看完整部《2次曝光》以后,我得实事求是地说一句:《2次曝光》是一部有想法的艺术片。幻觉、现实、过往三条线索,李玉用镜头语言很好地区分开来,让观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自由地穿梭在三种境界里。这倒还在其次。《2次曝光》的不错,更在于她几乎是首次在中国的大银幕上展现了中国人异化了的精神状态。
凭我有限的心理咨询知识,我知道在中国有心理障碍的人群体其实蔚为壮观,把他们的精神状态表现在银幕上,是一种让心理健康者多关怀有心理障碍的人、让心理健康者预防、让心理障碍者安心的好办法。中国的电影导演总是缺位于这一类型的电影,实在是因为心理障碍是很难在银幕上呈现的。
李玉这一回选择的案例非常好。
宋其,在父亲被误认为丧生大海后又亲眼目睹死里逃生的父亲杀死母亲,如此震撼的强刺激在幼小的宋其心里投下阴影。这样的孩子需要加倍的爱护,与养父刘健的儿子刘东的爱遭到刘健的坚决反对后,宋其离家出走,在北京谋到一份美容院咨询师的职业独自生活。如果没有童年的梦魇,宋其大概会有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可是,无爱的日常生活让在她心里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负性情绪总爆发,于是,刘东成了她的恋人,不爱她是因为闺蜜周小西的插足;刘健成了索要她性命的警察;自己则成了有两条命案的罪犯。
这样的病人,需要心理干预帮助她排除莫须有的幻觉,再重建生活,正确认识过去、当下和将来。可是,李玉是电影导演不是心理咨询师,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和拯救宋其的灵魂之间她选择了前者,于是电影的后半段我们知道真相是什么。神来之笔是影片的结尾处宋其找到了因为她出走一直郁郁寡欢的哥哥刘东。又可以说这是电影的败笔。没有心理医生的帮助,那么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宋其,怎么可能如此平静地面对爱之深切的刘东?懂一点心理咨询的都知道,这也许会是一着逼宋其走上绝路的臭棋。
《2次曝光》是一部好电影,李玉是一位想法宏大的女性导演,所以,我急切地等待她的下一步电影。又害怕她的下一部电影如期而至。因为《苹果》、《观音山》和《2次曝光》,镜头语言无一例外地剧烈摇晃,那么,下一部也会摇晃?到那时我就是想要坚持看到电影的结尾处,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