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这是一个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在这一个时代,中国产生了世界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庄子等)和足可于西方思想并立的哲学(儒道)体系。加上后来讲传入中国的佛教发扬光大的禅宗,可谓儒释道三足鼎立。而中国古代哲学及思想体系被誉为是生命的学问,向内关照生命之个体,对此应当怀有温情与敬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择一可解决人生不同的问题。本文将从有为无为的角度阐述下儒(墨)老庄禅宗等不同的意义,以便大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于自己的思想从而解决各自的人生问题。
儒(墨):以有为求有为
儒家学说以孔孟为代表,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从根本上来说,儒家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关照现实个体生命,是积极入世的哲学。向内修身,向外建立功业。在修齐治平中实现自己的报复。讲究立足于生活本身,可以说是以有为求有为的哲学。儒家代表孟子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杨朱讲拔一毛二不为,很有偏颇,且不论。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从这个论据出发,墨家学说跟儒家一般,当归算到以有为求有为的范畴之内。
老子:以无为求有为
老子可算是中国第一等的大思想家,提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但是老子所提的无为实际上是假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下的无为。把握老子的思想,需要注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句,强调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老子留下的人生思想是弱者生存。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后发制人。所以老子的哲学是以打着无为的旗号,而行有为之事,而且是大有为之事。
庄子:以无为求无为
再来看看庄子,庄子一生贫苦,但乐在苦中,庄子追求一种绝对自由而快乐的生活。庄子的哲学主要可以用“游”、“齐”来概括。游是逍遥,游是自由。齐是齐万物,庄周就是蝴蝶,蝴蝶也是庄周。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庄子其学无所不窥,但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所以庄子的无为是真无为。
禅宗:以有为求无为
老庄和禅宗是一个辩证发展的关系,老子是以无为求有为,庄子是以无为求无为,而禅宗则是以有为求无为。禅宗抓住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佛就是觉悟,众人皆有佛性,区别就在于悟与不悟。悟,真正悟了以后呢,就是什么都想明白了,你就可以四大皆空,不光可度己也能度人。
** 综上所述,儒家、道家、释家作为中国三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之久,潜移默化的在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内在行为中留下了极深的雕刻,正所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那么作为年轻的我们,不光需要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而且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一或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的问题。那么如何选择呢?儒家积极入世,是以有为求有为,道家老子追求无为而极的有为,庄子追求绝对的自由与超然的无为,而释家禅宗却以有为求无为。南怀谨曾有一个说法,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杂货店。年轻的时候,用儒家的有为思想积极充实自己,中年的时候用道家的思想懂得保护自己以无为而求有为,老年的时候可以用禅宗的思想求的解悟,悟到人生的真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求的解脱。如此,懂得了选择,才会人生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