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美的教堂

天主教北京教区西什库主教座堂,原称救世主堂,又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原址在中海西岸紫光阁以西,建成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地处蚕池口,故俗称蚕池口教堂。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迁至西什库,1985年恢复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较大、较古老的教堂之一。西什库教堂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架形。堂正门两旁,有中国式建筑碑亭两座,亭内分别立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1984年5月24日,西什库教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西什库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为哥特式教堂主体,为砖石结构,磨砖对缝辅以精美大理石雕刻。建筑面积 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塔尖高约31米。俯瞰教堂主体是一个十字型。正面仰望,高耸入云的尖顶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指苍穹,象征人与天主沟通的渴望。

堂正门两旁,有中国式建筑碑亭两座,亭内分别立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堂内有明柱三十六根,柱顶俱镂菘菜叶形,柱高4丈9尺。大堂北侧有正祭台和配台,后为苦难堂,苦难堂西墙上镶有樊国梁墓碑。大堂正门内建有唱经楼。

教堂正面的正中间浮雕描绘的是耶稣善牧。浮雕的下方是北堂的玫瑰花窗-一哥特式建筑的精髓之一。教堂的大门是中式三开间大门,层层推进的门拱设计引领着人们划向深处、提醒着人们举心向上,因为这是上主的殿堂。

西什库教堂是个游览的好去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