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的组织,一定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那么,如何“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如果这个组织是高度同质化(整齐划一)的,像做广播体操一样,领导一声令人,众人“齐刷刷”,那么,整体无法大于部分之和,因为最大的,乃是领导的意志,所谓的整体,只是实现领导意志的材料。如果这个组织是高度异质化的,像农贸市场,那么,除了噪音,无法形成一个共同的目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奋斗,但是组织内部相互摩擦,力量相互抵消,整体远远小于部分之和。
前者,是谓“一抓就死”,后者,是谓“一放就乱”。
而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则必然要走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而要走出这个怪圈,就要启动新的逻辑:和而不同。
“不同”容易理解:尊重差异性,视多元或差异性为资源。怎么理解这个“和”?“和”当然可以理解为和睦、和谐,但这种解释有个误会,尤其在中国语境下,经常会被理解为人际关系上的润泽,进而退化为“乡愿”式的沆瀣一气。这是“和”的堕落形态,恰恰是与“君子”对立的“小人”的处事方式。就是说,这个“和”固然可以解释为和睦、和谐,而一个组织也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但是这个“和”更主要地是指组织内的文化一致性,逻辑一致性。而这,恰恰是一个组织最难做到的。
我以“海底捞”为例,假设网上传言为真,那么很显然,你要让服务员对顾客好,你就得对服务员好,这就是最粗浅层面上的“逻辑一致性”。对服务员好,并不是说你给服务员开出多高的工资,而是说,你在财务及管理框架内,尽可能地对服务员表达善意(福利的和态度的)。你期待服务员如何对待顾客,你就必须尝试以对待服务员的方式来传达期待,这就是管理上的“逻辑一致性”。虽然因为关系属性不同(例如,我们可能对员工严格,但是对顾客宽容),具体做法有较大的差异,但逻辑是一致的,差异只是逻辑在不同关系中表现不同而已。如果你尽可能在压榨服务员以降低成本,然后又对服务员对顾客的服务态度提出很高的要求,这就是“逻辑不一致”,而实际上也很难达成你的目标。哪怕服务员对顾客真的笑了,那也不是真诚的笑容,顾客也感觉得到。
二
显然,这种“逻辑不一致”,在学校里是广泛存在的。
例如,我所在的学校采用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系统后,作为一所传统的口碑很好的学校,面临着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型。在采用新的课程系统后,学校的课程产生力会经历一次释放,这在“海量阅读”等领域会表现明显。但第一轮课程红利之后,学校会面临一些核心突破。这就好像购买了一款新软件,确实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发现软件的许多功能不能充分使用,因而发挥不了软件的最大价值甚至核心价值。而要发挥软件的核心价值,必须升级操作系统。因此核心部分与原有操作系统是不兼容的。
冲突的核心,是传统的抓应试的机械学习系统,与新的抓素质的意义系统之间的冲突。以前以阅读为特色,但仍以传统教育为内核,现在要转型为阅读不再是特色,而成为课程的核心部分,这就需要重新梳理课程逻辑,逐渐完成稳定的重建过程。一旦希望课程是一个意义系统,那么学校文化呢?应该是怎样的形态?最终只能“万象更新”。更新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自身同一性,或者说“逻辑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让系统发挥最大的价值,而不至于因此内在冲突拖慢发展的速度。
例如,行政与后勤,就需要从指挥监督系统,变成一个彻底的基于游戏规则的服务系统。如果不是如此,那么这种不一致性便会被所有人强烈地感觉到,最终,如果转型不能完成,就会危及课程改革本身。因为一所学校里,成人之间相互对待的内在逻辑,最终会传递到成人与孩子之间,传递到孩子与课程之间。
三
我一直认为,好的管理者,必须锤炼自身内在的原则,原则就包含了“逻辑的一致性”。
我们确实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需要一种聪明,一种机敏。但是,这是街头小商小贩的思路,赚一把就走。但如果你要成为大公司,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或组织,你就必须升级你的格局,确立你的原则,然后以此来抗拒一些短期的诱惑(棉花糖),去追求组织长远的成功。
一个组织,如果确立了自身的逻辑或原则,并以此作为尺度,那么,这个组织就有了稳定的基石。然而这原则,并不是写在墙上,或者在会议中宣读甚至宣誓的,而是在一次次的相互对待和事务处理中显现的。在逻辑不清晰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解释,澄清,示范,直到化为多数人的本能反应。
这是一个组织最难的部分。
这是一个组织最难的部分。
这是一个组织最难的部分。
我认为,许多人的成功,就是到此门槛就终止了。而在中国,少的是原则,多的是领导意志。“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情形屡见不鲜。领导的兴奋点,往往决定了一个组织的走向。有时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以我自身为例,身为校长,我有一些未必正确但十分坚定的信念:
我是有缺陷的,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以及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可以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组织内部,信息必须以高效的方式无阻碍地流动起来,以确保问题能在第一时间浮现;
尽可能以数据代替直觉作为决策基础;
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
四
以上只是运思。
今天,我们距离这些思考还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不是一个可以依靠命令解决的事,而依赖于较长期的文化建设,依赖于组织内部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和事务讨论。
然而,你去不了你不想去的地方。
尤其是,当你习惯以过去的方式生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