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计划被打乱就感到不安的人。“常与变”我不知现在是否已适应好,但是大学四年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我花了四年思考的东西,最后竟然真的有了答案。所谓高冷还是活跃,都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概念,好像只是一个普通的形容词而已,用这个去界定一个人更是幼稚。所以到现在,我才拼命强调:要做自己,一定要拥有自我。
现在看来很令人吃惊吧,我竟然经历了这么多思想上的弯弯绕绕,殚精竭虑穷思尽想,最后的效果竟然是和“不要想太多”的实践是一样的,只是我太想知道为什么,只是我太不能接受“变化”。我今天把“心理满”这个up主的系列视频看完了,相当有收获,真的是相当有收获。我可以感受到我的很多防御机制,感受不到的也都在潜意识里组成了“我”。也感谢这个室友,拖延症保研选手,用真实存在的事情、能看见的这一切来“安慰”我的焦虑。她好像充当了我的“暴露疗法”,另外两位也是,我只能去接纳,慢慢地发现接纳这个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试试看之后也没什么大不了。
强迫焦虑是个什么东西呢?防御机制又是个什么东西?我根本搞不清楚,尽管我已经走过一遭,在这里面陷着、挣扎着过了好久,忽的四年过去,像个茫然的小兔子站在街口,不知道迎接自己的是什么。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恰如其分的四年。高中一入学,老师说,你们都要当一张白纸,老师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很听话地成了一个记忆者,条条框框,怎么说就怎么做,不必多思。我的逻辑全部奉献给了数理化生,已经用尽全部力气。
可我不知道我是谁。认同、认同、模仿、模仿。行为上的纠正抑制了思想的自主形成,你一直遵从了主流的正确也收获了一个应有的 录取通知书。我不知道我是怎样去计较生活的,感觉像是用了人际交往的缺陷换来高中的补习资格,用家庭关系的缺失换来物质条件的提升,总是在置换。是不是真的因为我太计较了?我记得很多事情,也找到了这里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适是有原因的,我能想开,真的是因为自己没放弃。没放弃去完成“生活”这件事本身,Iron Brain Flower也是这个由来,脑仁是个铁皮花儿吧,整天到晚揪着不放,不去想就好了。又或者说,我能想开,真的是因为自己放弃了,放弃了很多本身固着的荒唐概念,放弃完美主义,放弃因许多失误而自责。我只想拥有完整的人格,不必在亲人的映射里活着、不必在过去的阴影里活着、不必在虚伪的期待里活着。
因能力不足我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因皮肤、身材与情绪之间的勾连而抑郁我已能够找到平衡,因过去而带来的种种余波我已将其组成自我。都只是共存而已。偶而还是幻想自己能多漂亮,偶而还是觉得自己还跟以前一样优秀,偶而觉得自己已经不怕声音不怕见人了。那些个圈圈,我再也不想跳进去。
regular。规律的生活、规律的学习。跳出口欲期,不要消费主义。用极简主义,跑得轻便些。也方便构建真正的自我出来,去调和本我和超我。有胆就来试试~试试带着强烈的不适感去生活,而非故意让自己不适。在她们保研前的那个学期,我也是同样被打破,这回还会被打破吗?上回被打破的原因是我根本性的不理解,只注行为,不注心。我拥有一模一样的潜意识,做了一模一样的 “坏事”。一模一样的嫉妒,一模一样的能力不足,一模一样的不好看,一模一样的失败了,我还害怕吗?租房期很难熬,换环境根本不是好的选择。人会把自己弄死的,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潜意识很不安全,很累。
我现在和那会相比有什么不同?还是说我的环境不同了,仅此而已,她们都保研成功了,没人再来来往往、行色匆忙。希望是,我的改变。
系统脱敏,要有详细的计划,闯入性想法的摆脱,也是一步一步来的。今天听到声音,焦虑一小时,那么明天就希望是50分钟。今天抠头抠脸10次,那么就希望下次是9次。今天想到之前不合适的尴尬,一天统共25次,平均每次走神30秒,那么就希望能统共24次,平均每次19秒。如果明天听到更多的声音,更不一样的声音,焦虑是一小时三十分钟,那么也不要灰心。波浪形是人的生活准则。
学习。至于学习。我先type一下今天了解到的强迫患者的常见防御吧。
(1)穷思竭虑
(2)理智化、压抑
(3)象征与仪式、象征化
要求换上新的防御机制。
由于我自己本身可能真的出现了自我退行(也就是up所说的变笨的情况),我会好好重新开始的,不会再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于是山型曲线会在坐标轴上自己跌下去,包括你不理解的它和痘痘的关系,你的皮损你的不安全感,要在日复一日的波浪平复。我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如果药物还在,我会觉得自己还没好并且纠结。我把药物扔了,不会再买,我已经好了。水杨酸没扔,它只是一个清洁面膜,不要反应过度。你 不会care的。
break时多使用完全的放空而不是刷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