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着刚阅读完《断舍离》一书,以及在妈妈家实践了单个房间整理后的热情,在国庆假期后段,花了4天时间,继续在自己家践行断舍离。
断舍离不仅仅局限在物品,也是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整理。在断舍离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的轻松,心情的舒畅,就像作者所说的,走上了怡然自得的生活之路。
一、鞋柜整理
以往,我的整理收纳局限在卧室,从衣柜整理开始。而根据作者的推荐,初学者建议先从鞋柜整理开始,这一次,我听话照做了。这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婚后近5年,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自己整理过鞋柜的。带着实践的期待,展开了践行之路,在过程中觉察与感受。
第一步:把家里自己和老公的鞋子全部从鞋柜中取出
当我看到铺满在地上的鞋子时,惊讶于我们居然有这么多鞋子,但平时真的在穿的就那几双而已。更有一双我自己的凉鞋,上一年没穿过,今年更不记得它的存在,它就完好无损的被放在鞋柜里度过了孤独的两年。
感慨整理的必要性,感慨鞋子不在多少。
第二步:按照个人、季节、高低顺序依次排开
这样的方式,让我对鞋子的情况一目了然
第三步:邀请老公查看自己的鞋子,并询问“有哪些鞋子是你现在还愿意穿的?”
大概也是自己没做好准备,带点玩笑式的邀请老公先开始了。但根据作者的建议,断舍离要从自己开始,而不是他人。这一点,虽然顺序倒了,但因为以往和老公的相处模式,践行起来倒也没有受阻。
基于老公没有看过断舍离,也并不了解,我用了这样的问句,其实是刻意在引导他思考鞋子和自己当下的关联性。
第四步:按照破损、现在已经不想穿了的顺序,筛选出舍弃的鞋子,放到另一边
破损的鞋子,也就是作者提到的“扔掉怎么看都像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现在已经不想穿的,是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进行的取舍。也会在取舍间考虑到鞋子本身是否穿着还舒适等因素。
第五步:将留下的鞋子放整齐,检查下每个季节是否都有鞋子,且够穿(2-3双左右)
第一次舍弃那么多鞋子,也需要回过来看看留下的鞋子够不够穿,有没有某类过多的情况,过多的部分,再参照作者提出的“必要·合适·愉快”的标准进行取舍。不够的部分,在必要数量范围内进行补充。
第六步:查看自己的鞋子,并询问自己“有哪些鞋子,是现在还愿意穿的?”,重复第四和第五步
第八步:按照以上顺序,整理孩子的鞋子
第九步:将最终保留的鞋子按照分类,依次放到鞋柜中
在断舍离践行的这几天里,我还看了电影《我的家里空无一物》1-6集,里面有提到的一个观点大致意思是,既然选择了这件物品,就要好好使它发挥价值,相比堆放在那里视作是保存,不如拿出来用起来,这才是对物品的尊重。
PS:这里要感谢壹壹妈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让我对断舍离有了更多的认识。
而我也是在整理了鞋柜后,才发现了那些被自己记忆遗忘的鞋子,也是在整理后,发现了保留下来的鞋子所具有的使用价值。那些被忽视的鞋子,现在也渐渐被我重新穿了起来。
“我没鞋子穿”的感觉和想法,离我而去。脑海里留下的是“我现在有足够的鞋子可以穿,分别有哪些,在什么时候适合穿”。这也是观念上的想法上的改变,减少了我的冲动消费,毕竟双十一临近,而我却发现这些不是当下需要的。甚至减少了刷电商网站的时间。
二、衣柜整理
通过鞋柜的整理,我找到了很大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把断舍离应用在生活当中,尤其是家中物件的整理中。
紧接着,我开展了衣柜的整理。这简直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和鞋柜整理一样,我们一家三口的衣物整理顺序是老公、我、孩子。带着期待践行成功的心情,和老公开心的展开行动。
第一步:清理卧室的大床,让床变成可以俯瞰全局的空间(这一步很重要)
第二步:将老公的衣物全部扔在床上,铺开
惊讶于我们彼此居然有那么多衣物,然而平时总觉得自己衣服就那么几件,没什么可穿的。
第三步:拿来两个空箱子,用来存放舍弃的衣物,保留的衣物,边筛选边叠放在床的一边
家里恰好有两个空的收纳箱,直接拿来做收集舍弃使用。把舍弃的衣物整齐的叠放好,也算是尊重它们,对它们以往带来的价值的感谢吧。(带着感恩之心,告别。)
第四步:从老公积累了N年,堆到柜子要溢出来的裤子开始,询问老公“哪些是你现在还愿意穿的,现在还能穿的”
第五步:接着是衣服、内衣裤袜、其他杂物的减少和分类叠放
内裤,袜子这些,我们是有点过多的,可能是担心梅雨季节时,不够更换的顾虑吧,也因为这些购买时都是按组买入的。
第六步:对保留的衣物按季节、分类,并放回到指定的柜子中
第七步:重复以上步骤,开始我和孩子的衣物整理
在完成了一家人衣物整理后,出现两个极端。
一个是我和老公的衣物,确实在整理取舍后后,所剩无几,就像之前堆满柜子时仍旧觉得自己没衣服穿一样,衣物就那几套被保留下来。这不得不感慨,我们对已经于当下自己无用之物有太多的执念,总觉得以后也许还会穿或是还能穿。
另一个是宝宝的衣物,在完成整理后,发现“原来还有这条裤子”、“这件都还没怎么穿过,再不穿明年就短了”等等的情况。这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平时给孩子买得多,会担心他不够穿,但是经常换洗的也就那么几套,有些被压在箱底真的忘记了。更有发现不实用的衣物比如个性化的利用率不高,有些款式没有可以搭配的上衣或裤子等。这提醒了我在之后为宝宝准备衣物时,要有所注意。
能下决心断舍离掉那么多衣物,还有个原因是,我们的衣物大多是完好的,主要是款式穿着不适,或是尺寸不合。在整理开始到整理结束,我们全程的思路是,“我们穿不了的这些就捐掉,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也算是发挥这些压箱底的衣物的价值了。”这在很大程度缓解了我们的执念与不舍,让断舍离的过程更顺利一些。
宝宝的衣物,有部分还没怎么穿的,送给了身边有小宝宝的朋友。也算是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了。
三、堆存区整理
其实堆存区在进门的一片空区,主要存放是自己售卖的产品和物料,以及全家的零食收纳箱,本不在这次整理计划内。
之所以整理了这个区域,出于产品储存需求减少,大部分也属于日常自用的物品,而与此同时,在衣柜整理后,柜子空出不少,有了可利用的“看不见”空间。
主要是对产品可自用的进行了分类,放置到指定位置,从而让家中的空地区变大,显得宽敞不少。
当有了间隙的空间,不再拥挤时,舒适的居住感就渐渐升起来。
——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