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世纪,一个来自美国格林威治村的大妈,成为了美国大城市新生的关键人物。
她是简·雅各布斯,人称“城市美国教母”。
《纽约客》评价道,雅各布斯是少数具有真正原创性的城市学家,她的城市洞见已经数次得到证实。
这个热爱集会、喜欢走上街头,痴迷于在自行车上观察城市的“城市美国教母”,曾经一次次走上街头发表观点,对抗当时流行的“摊大饼”式城市建设。
这两年热播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就曾致敬这位城市学家,再现了其经典街头时刻。
第一季第四集中,女主麦瑟尔夫人第一次送儿子去前夫家时,她看到的那位女演讲者,就是简·雅克布斯。
剧中演员以简·雅各布斯经典形象——齐刘海短发、茶色框架眼镜出镜,对着众人喊出了其名言之一:
“People make up a city!”
五十多年过去后,今天,简·雅各布斯依然是当代最重要的城市学家之一。
可能你不认识她,但你很有可能听说过这本令她一举成名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之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城市乃至当下城市发展,都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在这本书里,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简·雅各布斯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挑战了当时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她大力批判了当时纽约和芝加哥的城市建设,并第一次提出:
城市是个有生命的系统。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关怀,是这个系统活下去的核心。
她书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和独特视角打动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人。
正是简·雅各布斯的观察、评判和理论,建立了现代城市新基础。在城市规划研究者看来,这本书“改变了人们如何看待和期待城市”。
人们更应该期待的,不是规划图纸上好看的方块,而是现实中普通人能生活得更美好。
2
简·雅各布斯成名的背景之一,是上个世纪美国糟糕的大城市建设。
半个多世纪前,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为了解决人力过剩问题,进行了大量城市建设。
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作为纽约建设主持,带领规划师们运用了三种流行手段——城市郊区化、建筑现代主义化、着力建造城市地标,展开了城市建设。
当时的纽约,如同这个世纪初的北京一样,以一个典型“同心圆”结构为基础,开始迅速地“摊大饼”。扩大城市后,为了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纽约不得不开始修建各种高速路构成的交通网。
简·雅各布斯较早地发现了这种建设行为带来的灾难。她指出——城市原有的生活复杂性,被交通复杂性所取代,居住、工作、商业截然分开,普通人的生活也因此越来越麻烦。
简·雅各布斯之观点,激励着城市自上而下的规划改变。更多规划者,开始从普通人居住便利、生命美好的角度出发,将城市作为生命系统看待,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结构。
过去盛行的“同心圆”结构式城市规划和“扇形”结构式城市规划,因为在超级大城市发展中,无法满足居民美好、便利生活需求,而不再被推崇。
城市结构的主流理论,逐渐演变至多核心理论。
多核心理论认为,超大城市,不能围绕单一核心发展起,而是需要围绕几个不同核心,形成不同的中心区、副中心区、微中心去,以及各种不同功能中心,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全世界备受大城市病困扰的都市,开始告别摊大饼式发展,走上多中心发展之路,用多个副中心、微中心,激活大城市。
英国伦敦,早在1946年就开始实施“新城运动”。到1970年代中期,伦敦新城数量已经达到33个,容纳了23%的城市居民,并对缓解伦敦市区压力、分散城市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日本东京,从1958年开始规划建设新宿、池袋、涩谷等7个副都心(即“副都市中心”)。并在副都心外围建设了一批次级别微中心的“业务核都市”——比如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埼玉、以养老休闲功能为特色的港北、以商务会展功能为主的千叶幕张等。
中国北京,也于近年来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建设城市“微中心”的相关政策。
有专家指出,在北京,居住于最外环10%的人,平均通勤时间72分钟,平均通勤距离43公里,每天上班来回就是“两个马拉松”。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因为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无法让普通人在合理区域内实现职住生活平衡,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拥堵等城市压力问题。
这样持续下去,大北京“将死”。为此,专家表明,要促进北京在超大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合理化,除了建设副中心分离中心压力,更要把次一级的城市微中心建设提上日程。
3
这个世纪第一个十年,为城市居民美好生活而来的“微中心”,成为激活北京大城市的重要符号。
让市民能够在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配套丰富的城市微中心中,实现美好生活,是北京这一轮以人为主的微中心建设关键思路。
在上述建设思路主导下,在定位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一个北京城“微中心”标杆——台湖,正在崛起。
台湖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为城市微中心标杆,首先是因为其地处通州副中心大区域中,能够率先借助副中心大优势,便利地快速导入产业、资源,并承接通州副中人心的人居需求溢出。
其次,从交通上看,台湖作为北京东部TOD轨交的交通枢纽,这里不仅有京津、京哈、京沪三条高速汇聚,还有17号线、亦庄线、21号线等多条地铁交汇。在此乘坐17号线,7站即可抵达朝阳CBD。同时,临近亦庄火车站的地理区域,让台湖这里形成了航空、铁路、高速、轻轨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快速链接大北京多个核心城区 。
正是高通达型便利交通,让台湖能够更快速利用周边资源能量发展为微中心标杆,并有效支持周边朝阳、亦庄等区域,获得更好的协同发展。
同时,随着世界第六座环球影城和北京环球度假区的落地,通州南部也成为了北京通州副中心的关键文化区域。这进一步拉动了台湖周边的文化产业、文化配套发展。
此外,在亦庄新城规划中,台湖定位为高端企业总部基地。作为北京连接世界的总部基地,产城一体化发展优势也在台湖更好地显示了出来。
台湖是一个先规划后发展的职住平衡区域 、更是一个拥有美好社区丰富生活的微中心。以万科为首的龙头企业,在近几年也颇具前瞻性地加入了台湖微中心建设。
随着睦邻友好的住宅小区、具有公共生活活力和趣味的街道、艺术馆、书店、商业,在台湖逐渐发展起来。简·雅各布斯所推崇的城市生活复杂式美好在台湖得以重现。
4
优质微中心形成,需要企业作为优质造城者,带着丰富资源和优质人居产品进驻。
正如台湖,这里能够成为微中心标杆,离不开万科多年深耕。
早在2012年12月,万科以前瞻性视野入主台湖,在第一批土地放量时率先拿地。2015年,万科联合首开、千方集团,再度拿下台湖多个新地块。2019年初,万科联合平安经过5次竞价以66.6亿,再次于台湖拿地。
在台湖,只有万科,是以总计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体量,七年如一日,践行造城宏图。
作为进入台湖片区最早的品牌开发商之一,万科与台湖同步成长。
从最早“万科公园里城市之光”单一住宅开发,到万科城市之光“城中之城”概念落地翡翠四季的城市精英生活升级,再到云创中心产城一体化践行,万科在搭建基础生活配套设施同时,也肩负起公共配套建设的责任。
通过自建公园、引进学校等,万科在台湖,不止持续提高业主居住生活品质与生活便利性,也努力带动区域城市界面飞跃与跨进。
正是在万科大力加持下,经过这几年长期发展,台湖逐步完成了区域从边缘到城市微中心标杆的“新生”,成为了更适合承载当下大量拥有通州买房资格的人的居新需求的重点居住区。
在台湖深耕长达七年,投资百亿,万科城市之光这座“城中之城”也已趋成熟。
在台湖造城多年,万科作为区域内致力于提升整个区域配套和发展的运营者,通过90万110万平米城市界面打造、6万平米商业街区建设,已然充分改善了区域配套。与此同时,城市之光周边,更是被五块教育用地包围 、有三大公园环绕 、且三甲医疗资源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台湖居民生活持续升级的配套需要。
在人居生活水平上,经过万科七载整体开发,城市之光成为了台湖区域内的稀缺高品质大社区。
2019年,随着万科最新作品“城市之光·东望”升级推出,万科城市之光社区也进一步升级。
通过产品进一步创新,城市之光·东望为城市新升代真正提供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智慧生活,吸引了一批热爱智慧科技生活的“城市新升代”人群。
他们基本上大多属于都是85-90后,富有远见、而独具个性、持续发展。在拥有张扬个人标签同时,他们要求与城市中心保持合适距离,同时又能满足实现与城市直接且快速地交流。他们位于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他们需要实现持续的在持续地自我追求中,又向往在职住平衡中拥有温馨的舒适家庭关系和、丰盛的丰富生活、多彩社交和职业持续发展。
台湖成为了更适合他们生活的微中心。而这一批拥有了通州买房资格的“城市新升代”在台湖聚集,也将在这个微中心形成新社群关系,给这里带来更多活力。
台湖,正在由此向更好的北京微中心进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