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看人和事的确和往常不一样了。
不知道是岁月在人灵魂上动了什么手脚,好似突然之间,拥有了一项以前并不具备的能力。
长辈们都说看一件事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本质。然而,平时这么教育我们的时候,却从来不说应该怎么样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好像他们与生具来就有这样的能力一般,忽视了以前做不到的自己和目前也做不到的我。
如此说来,这个东西得靠自己顿悟。至于什么时间悟出来,悟的对不对,也没有人去管了。
所处的状态不同,最容易产生从自己的角度看一件事的所谓客观评价。对事主来说是客观的,对于自己来说,实际上应该是个主观的评价。要抛开自己的立场,很难,但会很客观。
就像辈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求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我们,做出和他们一样的判断,而且他们也并没有意识到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是没有换成我们的角度客观评价我们的判断结果。
同样的,老板觉得你的工作没做好,问为什么他打个电话一分钟就能解决的事,你来来回回跑了几趟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时候你就应该意识到,他忽略的是他自己本身的影响力,这其实确实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这时候的你一肚子委屈,为了工作还不敢发泄。是因为你从自己立场上觉得自己没有问题,是被误解了。这也很正常。
无解。
不从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教人大度的人,算不得什么好人。我不教人理解老板,我要说的其实是看清现实。理解了为什么会有委屈,就是在受委屈的继续工作和换工作带来的风险上二选一。
从才能板的角度出发,完不成,就是完不成,批评你有一万种理由,只是恰好想批评你你的时候,你送上了一个机会而已。从这里面要看到的本质,可能就是因为方法不对,也可能就是胜任不了这种类型的工作。要么好好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么离开这里逃避问题。至于老板的批评,当成警钟也好,耳旁风也好,其实并不重要。
与其耿耿于怀于事无补,不如重整旗鼓另谋出路。
要中立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又或者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考虑问题,都只是自己的看法,不强加于别人。毕竟那是别人的事。自己要考虑的就是,以此为鉴,如果是自己有没有什么影响。不是自己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还有一句一定要说的,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问,问其中的不同角色为什么会做那样的选择。
这大概就印在人的灵魂里的东西,能从别人的故事里学到自己不用亲自经历就能学到的教训。从不同角度来复盘,能加深些印象。虽然比亲自吃一堑长的智要少那么一点,但是相对来讲,我更不愿意亲自去吃那一堑。
这是一个这样的我能想到的。
或许,过一段时间之后,上面的这些我全都不认同。